寻找北伐战争遗落在金西的记忆(2)
辛亥革命网 2016-01-20 09:51 来源:金华婺城 作者:邵益斌 查看:
汤溪丙寅战事记
阵亡的曾营长,为北伐第二十六陆军第二师步兵第五团一营少营长,名詠沂字石谷,先祖自瑞安迁入平阳。曾营长体质魁梧,臂力很强,二十岁时两手能举起两百斤。从小学习拳术,徒手能敌四五个健儿。曾营长性格忠勇,遇到事情不会退却。后来投考浙江弁目学堂,及浙江炮工学堂毕业,历任陆军队官、连长、营副官,因功授步兵少校,旋升师部副官,又调任警备队管带及陆军营长等职,从军20余年,阵亡时年仅四十岁。此役共有阵亡官兵计七十六名,葬于汤溪县城东北方向,立石为墓,以作纪念。后来曾营长则由军部特派员及其家属于十六年八月十八日扶柩回籍,当时前来拜祭的人很多。
找寻北伐烈士纪念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汤溪中学读过初中的人也许都还记得。那时汤溪中学是一所半工半读的学校,每周有一个下午的劳动课,劳动场所就在学校东北方向的山坡地上。据范天行回忆,那个地方土名叫“白凉亭”,那里有两块高高竖立的石碑,一块是三角形,一块是菱形,像两把利剑直刺云天。他和同学们常去观看、抚摸。三角形的纪念碑是北伐军牺牲的士兵的,碑上写着什么记不清了。菱形的纪念碑是曾营长的,由于纪念碑很高,他们只看到碑的下半部分写着“一营曾营长”。纪念碑石质很好,表面光滑,深褐色,至今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文革时期,北伐烈士纪念碑遭红卫兵拆毁,后来纪念碑就下落不明。
范天行还告诉我他的祖父范兆云是北伐军的一位少校军需,当年为了参加北伐军卖掉自己的家产组织一批年轻人参军,后来客死武汉。祖母年轻守寡,靠祖父的抚恤金度日。祖母爱屋及乌,生前常会说北伐之事,特别是发生在汤溪的那场战争。从小就耳濡目染,范天行对这场战争记忆深刻。为了详细了解北伐军在汤溪的这场战争,他曾向很多人打听过。他还了解到在这里牺牲的曾营长的后人,80年代曾来过汤溪祭奠过。
在郑宗林的带领下,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来到了峙垅水库边的“白凉亭”,想在这里找寻一些关于纪念碑的遗迹。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废墟,一台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片土地正进行峙垅湖景观改造工程,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找到遗迹很困难。转了一圈我们都没有确切的找到纪念碑的位置。凭借当年的印象,郑宗林指着一个小土坡说大概就在这个地方。随着峙垅湖景观改造工程的进行,这个地方还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纪念碑的确切地点或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至于纪念碑的下落,经过多方打听,有传说是在附近的施家村,当年为保护纪念碑偷偷拿回去藏了起来。但传说是否准确我们就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