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
时间: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邵彦涛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方面:举办了一些短期训练班,训练农业人才;在一些地区推广稻、麦、棉的优良品种;编印了一些农业技术推广刊物;设立农本局,作为全国性农业金融与农产供销业务之促进机关,等等。在林垦渔牧业方面:拟订了造林实施计划,开展植树造林运动;研究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拟订垦荒方案,提倡开荒;加强沿海地区渔政建设,注意渔业保护;发展种畜场或畜牧改良场,繁殖和推广优良种畜,训练兽医人员,防治牲畜疾病,等等。在工矿业方面:发展国营工业,奖励扶助民营工业,开发矿产,整理矿业,等等;在商业和对外贸易方面:提倡国货,推行商品检验,促进商品运销,调节关税,发展外贸,等等;在交通方面:积极建设铁路、公路,并推行征工制度,征调大批民工修筑铁路、公路。 图2:吴鼎昌曾任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总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主席兼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在主持黔政期间,正值八年抗战,吴鼎昌提出“开发贵州、支援大西南”的口号。 三、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基本评价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这在当时中国内部遭受经济危机,外部面临日寇侵逼的情况下,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稳定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同时经济建设中许多项目,都直接为战争做准备,从而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国民党五大通过的《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从事经济建设,迅速完成重工业,其目的是“使战时工业能以动员,以供临时需要”。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还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因为“在当时国际形势之下,我们不能打出鲜明的准备战时经济体制的旗子,只有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战时全国经济总动员的准备”。 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在运动中,不仅注意生产本身的发展,同时也注意了生产意识、劳动观念的宣传及理论的研究。因此,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切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的。遗憾的是,由于这一运动的许多具体措施未得到切实贯彻、实行,从而使其效果受到影响,远未达到当初设想的目标。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
- 上一篇:近代中国的抵制洋货运动
- 下一篇:民国证券交易所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