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证券交易所的轨迹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邵彦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民国时期,中国近代证券交易所走完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是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发展史中内容最丰富、变化最复杂的重要时期。,民国证
 

  民国成立以后,中国近代工商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为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近代新式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兴起与发展,又给中国证券市场扩大规模和功能辐射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民国时期,中国近代证券交易所走完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是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发展史中内容最丰富、变化最复杂的重要时期。

  一、辛亥革命与证券交易所时代的开创

  民国初年,各种中外企业股票及公债等证券在上海市场上的交易已很热门,一些著名商人也早有设立交易所机构的想法。1913年工商总长刘揆一在北京召集全国工商界巨头开会,讨论设立交易所之事,决议在通商要埠或商务繁盛地区酌情分设交易所。1916年,孙中山为了筹措革命活动经费,决定在上海开设交易所,可惜当时发生府院之争,孙中山离沪赴粤,上海交易所因此搁浅。

  在上海交易所申办胶着之际,北京证券交易所却顺利获得农商部批准,于1918年6月5日率先开业,成为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19年3月,虞洽卿等在上海成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接着,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经农商部批准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北京、上海两地三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

图1: 1920年2月,青岛市首家股票交易所,即中日合资青岛取引所株式会社成立。图为该交易所旧址。

  二、“信交风潮”

  新设证券交易所大批涌现,但是却大多无正常交易,只靠投机经营其他交易所股票,或在本交易所市场内违法经营自身股票,从而互相利用,哄抬股价,从中牟利。股价在投机分子的操纵下,迅速飞涨,有的竟上涨了五六倍。此时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外资卷土重来,国内战争频仍,市场萧条,工商不振,社会游资充斥市场,在暴利的引诱推动下,一齐涌向股票市场,不问缘由,盲目跟风。狂热的股票投机,使市面资金遂趋紧张。1921年,银钱业为资金安全计,开始收缩资金,抽紧银根。投机者措手不及,资金周转不灵,告贷无门,破产者十之八九。累及效应,先是股票价格大跌,后是交易所、信托公司大量倒闭,“信交风潮”由此爆发。是年末,仅剩证券、金业等交易所6家,股票信誉下跌。盛极一时的股票市场遭受重挫,从此再次跌入低谷,转入低潮。

图2:1921年的天津证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