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抵制洋货运动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邵彦涛 查看: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抵制洋货运动并不仅仅存在于近代中国,即便是当下我们生活的社会中,也是屡有耳闻。最为典型的是近年来的中日纠葛,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抵制日货的言论在人们的日常言谈和网络媒体中屡见不鲜。最近的就有2008年因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歪曲报道和奥运圣火在法国等国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不愉快事件,不少中国人呼吁“抵制法货”、“抵制家乐福”,政府、青年学生、学者、商人等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与态度。这似乎就是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的重演,在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协奏下,抵制洋货运动在百年中国历史中绵延不绝,同时又总是与提倡国货捆绑在一起,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含蕴丰富的面向。
一、抵制洋货运动的开端
哪里有侵略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和斗争。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由于英国的鸦片输入而爆发的,抵制鸦片输入中国已经了有抵制洋货的影子,而战后的1847和1849年,广东商民先后开展的反抗英国侵略、抵制英国货的斗争,应该算是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的开端了。
二、历次抵制洋货运动
图1: 1919年,抵制日货宣传画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这次抵制美货的具体措施是:“办货者不办美国人之货,用物者不用美国人之物”。此后,中国抵制洋货的斗争时有发生。1908年因日本“二辰丸”号走私军火引起的抵制日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起的抵制日货运动,等等。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5月6日,北京总商会决定:一律停运日货,私运者议罚;不用日本银行钞票;不看日本报纸,不登日本报纸广告,并提出了不再贩卖、购买日本货的具体办法。同时,大力提倡国货,成立国货维持会,各商董均为会员。此后,各店运日货者一律停止,东洋店铺早已无人过问。在天津,5月中旬开始各界积极开展抵制日货运动。5月19日,赴日坐庄购货之天津商人决议停办日货。在上海,自5月9日召开国耻纪念会后,决议一致抵制日货。洋货业、商帮协会、纸业公会、钱业同行等十七个行业、公会以及永安、先施两公司纷纷响应。一些带有“东西”、“日兴”、“日强”字样照牌的商号,均把“东”、“日”等字样去掉,反映了人们爱国的心情。抵制日货的斗争迅速扩及全国34个城市和地区。
图2: 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焚烧日货
五四之后,随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抵制洋货的斗争也日益频繁。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以后也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