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时间: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邵彦涛
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受到冲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使中国丧失了东北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再加上连年内战和自然灾害,中国社会经济陷入了严重危机之中。为解救社会经济危机,国民政府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提出及内容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作了简要解释。他在会上说:“欲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急,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须有一个运动继新生活运动而起,其名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此国民经济运动,乃以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实业为宗旨,而以革除苛捐杂税,减免出口税,与要求新宪法之实施,禁止纸币之乱发,为建设国民经济之初步。”同年8月9日,蒋又在成都通电全国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意义和要求,这一运动遂在全国逐渐开展起来。 图1:1936年蒋介石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社会各界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给予了积极的响应。各地名流学者纷纷著文或四处讲演,鼓吹此运动。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会委员史维焕等发起组织国民经济建设协会。南京中国社会问题研究会召集国民经济建设座谈会,遍邀各地专家学者就国民经济建设有关事宜展开讨论,并将这次会议的讨论结果公开发表。 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 为推进这一运动,1936年6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蒋介石自任会长。同时颁布《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规定在各省和直辖市设分会,各县设支会,各总会、分会、支会的任务是协助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计划,倡导社会各种经济建设事业,培养训练经济建设人才,研究发展全国农工副业及地方特殊产品,倡导节约,推行国货等等。
|
- 上一篇:近代中国的抵制洋货运动
- 下一篇:民国证券交易所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