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令“天地嚎”的《诉衷情》(4)
时间:2011-03-11 00:00 来源:云梦政协 作者:徐小玉
吴禄贞的被害,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极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它使燕晋联军会师北京推翻清廷的起义计划流产,北方革命大好形势顿时黯然失色,辛亥革命未能竟其全功!五日后袁世凯入京就任内阁总理,组成责任内阁,掌握了清廷的全部统治权力。十天后他下令占领汉阳,又炮击武昌,以武力迫使革命党人接受他停战议和的建议。继而窃取了革命果食,登上大总统宝座。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由祸国殃民的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统治国家的黑暗时期。 吴禄贞的牺牲的确是令“天地嚎”!十一月九日,武汉前线得知噩耗,革军将士大震,拨剑斫地,在阵地上树起“为吴禄贞报仇雪恨!”的旗帜,纷纷请求出师北伐! 延边百姓闻噩耗后,立即自发地在延吉北山学堂为他开追悼会,以感他“为边务督办遗爱在民”之恩!人们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络绎不绝地涌向灵堂!人们举着“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长;白山郁郁,黑水汩汩,我公之悲,山摧海泣!”的挽联;人们举着“一疏救民身不保,三年出塞爱长留!”的挽联;人们举着:“延(吉)珲(春)赖公以存,凶闻相传,半壁河山齐下泪;英烈为国而死,招魂痛哭,百灵风雨尽增愁!”——这不是“天地嚎”又是什么? 一九一二年三月的一天,通往太原的大道上,一辆载着吴禄贞灵柩的灵车,缓缓而行,紧随其后的一辆车上,坐着身着孝服的吴夫人和长女忠华(七岁)、子忠黄(四岁)。随其后,素车白马络绎不绝,从车上插的三角旗上,可看出是来自各个不同省份的吊唁者。灵柩送入“烈士祠”后,追悼会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举行,与会军民达上万人之众! 主祭台上的会标为“燕晋联军大将军吴公绶卿追悼会”,两侧为黄兴的大幅挽联:“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罗斯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两侧还有两个陪祭台,挽联分别为:“出师未捷身先亡,常使英雄泪满襟!”;“伯仲之间见华拿,指挥若定失彭韩!”。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二日——吴禄贞的诞辰之日,在上海张园举办了十分隆重的吴禄贞追悼会!此次纪念活动,是由黄兴领衔发起的,在二月二十七日的《时报》上,登了一则《发起召开吴禄贞追悼会启事》: “故燕晋大都督吴公绶卿,讳禄贞,于阴历去岁九月十七日子时被刺于石家庄正太车站,副官周干臣维桢、参谋张华飞世膺死之。诸君为国捐躯,情形至为惨酷。遗骸暴露,薄海同悲。顷吴公遗族捧公遗像自津来沪,凡我同人,尤深哀感。兹拟于三月十四日即旧历正月二十六日,在张园开会追悼,所有中外伟人,热心志士,愿表同情者,即希届时同临。如有挽词、香花,请于开会日前赐交上海棋盘街经武公司代收,依次登报鸣谢。至吴公行状,另由各报披露。发起人:黄兴、汤化龙、蓝天蔚、刘诚、王孝缜、李书诚、黄恺元、雷启隆、李宝楚、程明超、胡瑞霖、李人杰、刘一清、蒋作宾、孔庚、耿觐文、万声扬……” 身任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虽日理万机,闻讯后,仍抽出时间为吴禄贞写祭文,并发布第一号抚恤令:吴禄贞按大将军例抚恤! 当天中午,千余来宾,涌向张园。会场门外,立有白底黑字的“吴大将军追悼会场”。 正门以松柏扎成牌坊,缀以五色花朵,上架国旗及陆军旗各一。稍进,又有松柏牌坊一座,用白花缀成“捐躯殉国”四个篆字。门内空地,竖有五色国旗一面,并有军乐队演奏军乐。 西北一带,遍设芦棚,悬挂挽联。场内设有演说台,台上以松柏、鲜花扎成灵座,中间悬吴禄贞将军的遗像,左右悬与他同时遇难的他的秘书长周维桢、参谋长张世膺二公遗像。 |
- 上一篇:赵凤昌惜阴堂辛亥革命记
- 下一篇:寻曾外祖父向岩建国奇书《新中华民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