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后裔 > 辛亥讲述 >

一首令“天地嚎”的《诉衷情》(2)

  一八九八年十月,他又被选为第一批赴日留学生,赴东京学习军事。次年秋,孙中山先生到了日本。吴禄贞此时已是第一个留学生组织“励志会”的负责人,他带了数名志同道合的好友,由东京去横滨拜谒孙先生。见面后,他深为孙先生讲述的革命主张所折服,当即决定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自小就有爱国、报国之志的他,从此便以民主革命为己任,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禄贞也颇为孙中山先生所赏识,认为他“头脑清新,志气不凡!”认识孙中山先生,是吴禄贞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使他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

  一九00年夏,年仅二十岁的他就被孙先生派回国负责长江流域的起义工作,当年八月爆发的大通起义(安徽铜陵),就是他领导的!孙中山先生后来在为他写的祭文中称二人相识相交的这段经历为:“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议江淮,建牙大通。”当年,北方正爆发义和团运动,孙先生于是在镰仓召开会议,研究趁此时机在南方发动起义之事。原先孙先生所选地是珠江流域,禄贞则提出:夏口(武汉)贯通南北乃“兵冲要地”,在那里起义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会议最后决定:在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举行起义!吴禄贞回国后,全力以赴地组织好大通起义,他带领的义军曾一度攻下大通!这使清廷大为震惊,立即调动水、陆大军围攻他们。义军与敌军血战了七天七夜后,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死里逃生的禄贞,只身又潜回日本,继续学习。此次起义,被视为十一年后的“武昌起义”的先声!

  一九0二年四月,他学成归来,张之洞为大通旧事,立即将他扣押。三天后提审他时,反而被他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例,所讲述的一番革新与富国强兵的关系的道理所说服。当时北方的袁世凯正大练北洋军,张之洞也不甘落后,欲与袁一争高低,他此时正求才若渴,像吴禄贞这样的人才,正是他所急需的!他大夸禄贞为“奇才”,立即委以重任,于是禄贞这个阶下囚一跃而为座上宾,几天之内还连连升级,此事一时哄动了武汉三镇!此后不久,禄贞与静淑完婚了。他们“初结秦晋好”,静淑“始识英雄貌”!

  “披肝沥胆报国,岂敢辞辛劳?”

  吴禄贞的的确确是披肝沥胆报国!为报国他从不辞辛劳,用他自己的诗中的一句话来说是:“九州处处蹄痕”!他未满十六岁投军为报国,二十岁领导大通起义为报国。二十二岁回到武汉后,创办了当时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他以此为基地,在湖北传播革命火种!他把工作重点放在“运动”新军上,他利用职权之便,把有先进思想的“秀才”介绍入新军,一时江汉“秀才当兵”蔚然成风!他的革命播种工作是成功的,他设想的这一文、一武的结合,为后来的武昌起义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被誉为“湖北革命第一人”、“湖北革命先驱”!

  当黄兴一九0三年六月从日本归国时,首先来到武昌,他对禄贞领导的“武昌花园山聚会”,十分感兴趣,表示回湖南后也要建立组织。当年十一月,他邀禄贞去商量成立组织的事,禄贞向他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及兴中会的纲领。一九0四年二月十五日,华兴会在过大年的鞭炮声中正式成立了!禄贞再次赴湘,参加成立大会,会后他与黄兴还通宵达旦地一起研究、制定起义计划。此时,禄贞已接到北京刚成立不久的“练兵处”发来的征调令,正在考虑是否要北上,黄兴力主他北上,认为是打入清廷内部的极好机会!于是,二人“三击掌”,定下“南北呼应,共成大事”之约!

  一九0四年五月,他抱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离家北上!他为报国别老母、娇妻,还有刚满月的爱女;别情同手足的“花园山聚会”中的骨干!轮船起锚了,他立于船头吟道:“男儿立志出乡关,事业无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这就是一个革命者的心声!后来他的埋骨之地的确不是湖北而是河北!

  在练兵处的两年,他很苦恼,因为北京是“天子脚下”,处处戒备森严,难以像在武昌那样开展工作。他于是找机会外出,好进一步了解北方的情况,为以后开展革命活动甚至为将来治国,打下基础。他先后去了蒙古和西北考察,在蒙古,他了解到:日本的工兵已潜入大草原暗地里进行测绘,其野心昭然若揭!俄国则借大笔的贷款供蒙古王公贵族挥霍,以此来笼络人心,好控制他们,其侵略、扩张的野心,也是一目了然的!归来后,他写了《经营蒙古条议》,这是一份近四万字的关于当时如何治理蒙古的意见书。又写了《东四盟蒙古纪实》,论述蒙古的现状及问题。当练兵处需要人视察西北边务时,这种苦差事无人爱去,他又主动提出愿往西北视察,并邀好友周维桢同行。当时的形势是:沙俄正侵扰我新疆伊犁,又与英勾结妄图瓜分我西藏!此行十分艰苦,自郑州往西行,都得骑马或步行。他此行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过西安时,他对布政使樊增祥,大讲必需改革弊政,一再强调编练新军的重要性(当地仍为落后的“绿营军”),引起对方不满,暗中向甘肃总督升允诬告他“冒充钦差”、招摇撞骗。见“土皇帝” 升允时,身着便服前往(被视为不恭),又大谈需改革时政!这一下触怒了升允,他们被扣押,升允还欲置他们于死地。后因北京干预,才免于一死,而以“沿途滋扰”的罪名,被押解回京,回京后又被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