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后裔 > 辛亥讲述 >

汉口古德寺与“阳夏保卫战”

  古德寺今位于汉口工农兵路,这里是一座净、禅双修的佛教寺院。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此殿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但又不是照搬照抄,它既有浓郁的异域建筑风情,又蕴涵中国传统儒释道的文化要素,装饰精巧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而寺貌庄严。多年来,它享有盛名,被誉为“汉传佛寺第一奇观”。2013年,古德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早年间,汉口黄浦路及后湖一带还大都是些沼泽和土墩子,清光绪三年(1877年),一位法号叫隆希的游方僧人,选在这里的土墩子上开创了一座名叫“古德茅蓬”的小小佛寺。1909年,隆希自感年事已高,西归将至,他最终选拔昌宏法师作为他的接班人。昌宏接任古德茅蓬的住持后,励精图治,马上筹工备料对古德茅蓬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维修改造。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古德茅蓬附近沿京汉铁路的刘家庙一带,成为了“阳夏保卫战”的最初战场,同时也是起义民军首战告捷并展开拉锯战的地方。昌宏住持慈悲为怀,倾全寺之力,自发率领僧众,甘冒枪林弹雨,对起义民军开展了战地救护,而且还在寺后自家的菜园义埋无名烈士遗体3000多具。因此,古德茅蓬受到了民国政府的表彰与资助。

古德寺昌宏大和尚法相 徒孙能体慈学回忆。 刘建林图片库资料

  “阳夏保卫战”亦称“武汉保卫战”,在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中,这次战役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清廷动用了陆军和海军来汉联合夹击,疯狂镇压。在敌强我弱的状况下,从1911年10月18日一直打到11月27日,历时41天,战场上悲壮惨烈,起义民军烈士的双耳,多数都被敌人割下拿去请功。停战后,从汉口到汉阳,依次出现了安葬铁血无名烈士的大堆(即集体掩埋的大墓)共计29座,长眠其中的铁血无名烈士有近万人。据资料记载,在“阳夏保卫战”中牺牲的铁血将士有姓名可考并写成小传的才仅有41位。

  面对武器装备精良及训练有素的清廷官军,起义民军将士浴血奋战,勇猛顽强,以血肉之躯捍卫了“首义”战果。他们反帝制、求民主、开创共和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革命斗志,为其他省份相继独立与反正,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加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最后灭亡。

  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先生带着随员一行40多人,首先去了“汉口六大堆”铁血无名烈士墓凭吊,然后又专程到古德茅蓬菜园,凭吊了武汉三镇单体最大的铁血无名烈士墓,他深情赞扬了先烈们的高尚品德和不朽精神。

  1914年10月,古德茅蓬还获得了副总统黎元洪亲自改名并题写竖匾“古德寺”的殊荣。昌宏住持善抓这殊胜因缘,荣获改名题匾后的古德寺,马上大弘戒法,一时住寺僧人倍增,殿堂房舍已不敷应用。于是在1915年初,昌宏住持领导了古德寺的第二次改扩建工程。

  随着古德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昌宏住持高瞻远瞩,终于在1919年让基举贤,推私为公,正式将古德寺的子孙规制,宣布变更为禅宗始创的丛林制度,他真正把古德寺办成了一座十方僧众往来栖心之道场,从而使古德寺步入全盛期,成为了汉口当年最大的佛教寺院。

  1921年秋,昌宏住持领导了古德寺的第三次改扩建工程。这次的建设规模最大,主要是在大雄宝殿拆除后的原址上开始兴建风格迥异的“圆通宝殿”,同时还将寺内的有关房舍以及菜园中的铁血无名烈士墓,也进行了维修改造。

  抗战时期,古德寺附近多次遭到飞机轰炸,该寺的建筑及菜园中的铁血无名烈士墓部分受损。1946年,汉口市政府曾颁发了批准修缮古德寺烈士公墓的训令,后因时局变化,该训令成了一纸空文。

  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汉口古德寺菜园中的铁血无名烈士墓 ,今已无迹可寻!然而,所幸古德寺当年的“天王殿”和“圆通宝殿”至今尚存。为了进一步擦亮古德寺这张武汉城市名片,彰显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建议:沿目前古德寺中轴线的最后边,再开辟空地兴建一座“阳夏保卫战纪念园”,园中高树一座“辛亥首义铁血将士纪念碑”,以便充分用活用足汉口古德寺这不可多得的“首义文化资源”和“建筑文化资源”,力争为武汉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再立新功!

  供图:刘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