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时间:2024-10-16 08:15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作者:朱佳木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75年来,新中国在经济领域,建成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法制化;在文化领域,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社会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和保障体系,并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生态领域,注意保护资源、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并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系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还会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14亿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的中国人民,有75年来奠定的雄厚物质和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无疑是其中最为光辉的篇章。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列宁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建立了第一个横跨欧亚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欧的七八个国家和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老挝,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等,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由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了世界1/3的人口和1/4的土地。尽管苏东剧变以后,世界只剩下中国等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一国的人口数量便超过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总和,并早已成为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这一事实不仅有力证明了苏东剧变并不意味社会主义的消亡,而且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具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 只要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新中国的75年,人们就会看到,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无论是在建设方针正确的时期,还是在有所偏差的时期,这75年历史的主题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展开的,首要主线都是把中国早日建成国力强盛、人民富庶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取得了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总结出丰富的宝贵经验,获得了许多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什么是社会主义?人们至今虽不能说完全清楚了,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百余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对它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原则还是清楚的,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这一认识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迈向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能消除工农、城乡、脑体劳动的三大差别,还不能做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而且,“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但它在前进方向上,是以达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在制度设计上,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准备的;在价值观上,是以共产主义为取向的。因此,社会主义阶段属于共产主义的范畴,是与资本主义有着根本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资本主义是“以资为本”的社会,一切围绕资本的利益、服从资本的需要,即资本至上;而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围绕人民的利益、服从人民的需要,即人民至上。 社会主义阶段究竟需要多长时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出现之前也不可能讲。列宁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之初,曾认为社会主义阶段不过10年、20年,但他后来发现实现共产主义没那么容易,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并推行了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部分私营与外资企业的新经济政策。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也犯过急性病,1936年就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但后来纠正了这个提法。新中国同样出现过把社会主义阶段看短的情况,犯过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后来虽然经过挫折冷静了下来,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才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也有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之分;在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认识上,也重新回到了党的八大的判断,即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且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中国已历经近70年建设的实际出发,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任务已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些重要论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虽在某些具体政策上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有所区别,但在主要原则上,遵循的仍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前进方向上,仍然是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为目标;在制度设计上,仍然在为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在意识形态上,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作指导。弄清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是建设和探索社会主义的历史,接下来就要回答为什么说这75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新中国各个领域分别作出考察。为此,本文拟对新中国75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在建设和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经验作一番简要而系统的梳理。 在经济领域,建成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近代中国之所以会诞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会带领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最深刻的原因在于,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从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的民族国家,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亡,一切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救民,纷纷学习西方,但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考虑到一方面旧中国留下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一时难于开展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建设,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所以,决定先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即只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将银行、铁路、港口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收归国有,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私营工商业,则利用它们的积极性,为今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准备条件。但新中国成立仅仅两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就有了极大提升,尤其又碰上苏联因为中国抗美援朝而承诺全面援助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一五”计划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所以,党中央决定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将私营工商业和个体农业改造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适应资金、物资、人才均匮乏情况下的大规模工业化基础建设。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中央发现工商业中的公有制比重过大,计划统得过多,并不适合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利于经济的活跃和人民的生活,故一度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国家、集体经营和按计划生产、销售为主体的情况下,允许个体经营、按市场变化的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然而,由于那时对生产指标和基本建设速度的过急过高要求,供需矛盾越来越紧张,这一设想不仅一直未能实行,反而促使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计划统得越来越死,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比例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所以,改革开放一开始,首先做的便是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比例,随后又在城市恢复了个体经营,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为主的前提下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 |
- 上一篇:唐继尧与亲密战友(六)
- 下一篇:邓演达宣传平民革命纲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