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大盘点
时间:2023-03-15 15:20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先枢
黄兴故居
长沙辛亥革命遗迹的价值、现状及其保护之建议 (本文写于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时,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时修改)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走向共和道路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涌现了与孙中山并称“孙黄”的革命领袖黄兴,还有蔡锷、宋教仁、蒋翊武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从长沙走向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在长达十年的辛亥革命运动中,长沙始终是“两湖(湖南、湖北)革命”的中心之一。内地最早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在长沙成立不久,就和在武昌继起的“科学补习所”相约同时发难。嗣后,在创建“同盟会”和“同盟会”组织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中,湖南籍的革命志上曾经在长沙本地和全国各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武昌首义的史册里,也纪录了众多湘籍革命党人的勋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10天之后,长沙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响应,解除了武汉战场的后顾之忧,并立即派军援鄂,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因此,在长沙地区,特别是长沙城内遍布着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包括辛亥革命名人故居、辛亥革命活动遗迹遗址、辛亥革命名人墓葬和辛亥革命纪念地。这是辛亥革命志士留给长沙人民、湖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它永远激励着中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抱负。 一、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大盘点 (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 1.黄兴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黄兴镇扬圫村凉塘,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原为53间的四合大院,现存土砖青瓦平房12间,悬山式青瓦坡屋顶,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故居后院建有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 2.程潜公馆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白果园21号,两层青砖楼房,石库大门,内房为砖木结构,进门为宽大客厅,二层有走廊和木栏杆,建筑面积326.66平方米。 3.焦达峰故居。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龙伏镇南岭村,土木结构,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原有房屋40余间,今存上下两栋,槽门屋、大门屋和达峰纪念堂尚存。 4.黄钺故居。宁乡县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宁乡县东湖塘镇燕山村,建于清末,背靠大山,前为田畴,系典型村落民居,呈曲尺形布局,土砖墙,小青瓦坡屋顶。 5.张孝准旧居。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位于岳麓区橘子洲头125号,为曲尺型两层楼房,砖木结构,一、二层均有走廊,二层设有护栏,建筑面积636.48平方米。1917年张孝准出任湘岸榷岸局长,抑或为湘岸榷岸局旧址。 6.谭延闿公馆旧址。开褔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开褔区左局街,公馆主体建筑早毁,今存清代留存的古围墙,长约100米,高3米,下部墙基用长条形花岗石垒砌,上部为“六一尺”青砖灌斗墙,至今保存完整。另一处在茅亭子巷,遗迹无存。 7.何南熏公馆遗址。位于开褔区松桂园惜字公庄,原为四合院公馆,建于民国初期,外砌双重石库门,中有庭院。1999年修建展览馆路(今营盘路)时拆除,今存遗址。 8.章士钊故居遗址。位于开褔区山鹰潭浏阳河畔何家冲(今和佳冲),建于清末,为三合院式农家院落,为中一排堂屋和卧室,泥砖青瓦,两厢为土砖茅顶杂屋,中有庭院,屋外筑低矮黄土围墙,绕墙栽满翠竹。旧居早毁,今存遗址。 9.宋教仁居所遗址。位于开褔区戥子桥的陈氏宗祠,由清末方志学家陈运溶所建。1904年春宋教仁由桃源来长沙组织华兴会时寄居于此。祠堂围以封火山墙,牌楼式大门,主体回廊和钟楼用圆形石柱支撑,檐口、墀头、脊饰等颇具湖湘特色。20世纪30年代祠堂开设“至善小学”,50年代后祠堂建筑陆续被拆毁,今存遗址。 10.刘贲予公馆。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吊马庄1号。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公馆围在青砖围墙内,大门由双重门框组成,外门框突出,砖砌拱顶;内门框用花岗石建造,三围凿有线条,门额上书“予园”二字。公馆为红砖平房,小青瓦,坡屋顶,木地板,中为厅堂,四角为伸出的厢房,呈对形式。 11.杜心武寓所。开褔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北正街西园北里20号(今49号),公馆式建筑。公馆客厅内悬挂着杜手书的“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十六字条幅,笔力苍劲,自成一格。另一处在芙蓉区白果园31号,今为一处主打“公馆菜”的餐馆。 12.忠信园王时泽故居暨秋瑾临时寓所。辛亥革命战将王时泽与其母王勚在长沙的居所位于寿星街北侧的忠信园,同时据王时泽回忆,1907年辛亥女杰秋瑾从上海去湘乡,往返经过长沙,都住在他母亲家。 13.仇鳌故居。位于潮宗街片区东北侧文星桥5号。2010年后,因修建黄兴北路文星桥巷被拆除。 14.沈家大屋。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为焦达峰夫人沈菁莪旧居,焦达峰在此从事过反清宣传。整个建筑群由巷道和回廊将20多栋200多间房屋连成一个整体,房屋重叠,巷道回环,庭院相隔。精美的格栅门窗木雕、古老的天井照壁,构成浏阳清代民居浑厚的风格。 (二) 辛亥革命活动遗迹遗址 1.时务学堂故址。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褔区三贵街29号,今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原名誉馆长陈云章公馆。院中立有石碑,上镌梁启超1922年所题“时务学堂故址”墨迹。时务学堂开办于1897年维新运动期间,校舍原为清乾嘉间大臣刘权之宅第。时务学堂校长熊希龄,学生蔡锷、范源濓、曹典球等后来都成为辛亥革命著名人物。 2.华兴会成立会遗址。位于开福区西园北里,原为攸县龙氏西园公馆(即经正学堂校址)。1904年2月25日,华兴会在此召开成立大会,有30余人参加,黄兴被推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成立会旧址1986年被湖南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征用。今存遗址。 3.华兴会机关部遗址。位于开福区连升街。对外挂牌为“华兴公司”,以“兴办矿业”为名,入会者均称“入股”,“股会”即会员证,并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以“同心扑满,当面算清” (隐含“扑灭满清”之意)为口号。 4.明德学堂旧址。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福区泰安里,今存乐诚堂等老校舍。胡元倓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并制定“坚苦真诚”之校训。初期租用左文襄公祠作校舍,今存假石山遗迹。黄兴、张继、陈天华、周震鳞等辛亥革命人物执教于该校,并从事革命活动。 5.圣公会教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福区北正街(今黄兴北路),为全花岗岩哥特式建筑,今存黄兴题词石刻。1902年设于坡子街,次年迁吉祥巷。1905年再建于北正街。1904年华兴会起义事泄,黄兴躲避于圣公会教堂,圣公会牧师黄吉亭掩护其出逃。 6.浏阳大圣庙戏台。位于浏阳文家市,系1906年12月同盟会策动萍、浏、醴起义的遗址。12月7日,龚春台率义军主力攻占文家市,经枣潭、荆坪,到达大圣庙,即在大圣庙戏台祭旗誓师,顺利进据南市街。 7.马福益、刘道一就义处。位于浏阳门外识字岭,为清至民国刑场所在地,1905年、1906年马福益、刘道一分别被清政府斩杀于此。今存遗址,亦为杨开慧烈士就义处,建有纪念杨开慧烈士的小型街边公园。 8.天心阁。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古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三层飞檐式阁楼,始建于明代,1984年重建。1905年革命党人陈家鼎组织同盟会湖南分会,禹之谟任会长,机关办事处即设在天心阁三楼。1911年3月2日广州起义前夕,省会新军领导人刘文锦召集同志56人在阁上开会,图谋策应。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陈作新密约新军同志在天心阁中策划响应。 9.贾太傅祠。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平街太傅里,原为贾谊故宅,历代屡毁屡建, 到清代形成大型古典园林。清末贾太傅祠成为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的重要活动地点。焦达峰创办的体育会、体育学堂设在贾太傅祠内,名为培养体育人才,实为培训起义骨干。1911年10月18日焦达峰在祠内召集会议,决定起义。22日,起义一举成功。立宪派的湘路协赞会也位于此。 10.共进会旧址。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太平街马家巷17号,系清末旅社同福公栈旧址,民国时期重修,为典型的“口”字形四合院,二层楼纯木结构。1909年8月湖南革命党人领袖焦达峰从汉口回到长沙,在太平街马家巷同福公栈设立共进会湖南总机关。焦达峰召集同志多次在这楼里秘密集会,策划反清革命。 11.四正社旧址。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平街孚嘉巷42号,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公馆建筑,原建筑建于清末,1938年“文夕”大火中损毁,1946年在旧址上重建,入住客人多为湘乡行商。1911年7月焦达峰与焦达人、彭友胜等在这里设立“四正社”,作为洪江会的领导核心。10月22日长沙起义人员中很大部分是各县开到长沙的四正社社员。 12.协操坪旧址。位于体育馆路,今为人民体育场。协操坪原为清末新军二十五混成协四十九标、五十标驻地操坪。新军后成为辛亥长沙起义之主力。为方便驻防和操练的需要,在操坪西侧城墙上新开一门,取“整军经武”之义,命名为“经武门”。 13.兴汉门遗址。原名新开门,为古长沙城北二门之一,位于今蔡锷北路与湘春路交汇的地段。1911年10月22日,湖南新军响应武昌辛亥起义,从湘春门入城,赴新开门夺取军备局和谘议局,一举成功,遂将新开门改名为兴汉门。遗址今建为共和广场。 14.炮队坪遗址。位于小吴门外清水塘路炮队坪后街,原为新军四十九标炮队驻地。1911年10月22日,新军四十九标的一部及炮队由小吴门攻进城,直捣廵抚衙门,清巡防营统领黄忠浩在战斗中被炮队李金山擒获,押至小吴门斩首示众。遗址今建有炮队标志。 15.湖南巡抚衙门(都督府)故址。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又一村今青少年宫,今存双清亭、丰乐亭、澄湘亭3座古亭。辛亥义军夺取巡抚衙门后,插起汉字旗,在此建立省都督府,焦达峰、陈作新分别任正副都督。10天后,焦达峰、陈作新在兵变中被害,谭延闿继任都督,继续派兵支援湖北的反清斗争。 16.谘议局大楼旧址。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民主东街湖南省总工会大院内,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具有浓郁的西方建筑风格。1908年12月,在此设立湖南谘议局筹办处,谭延闿为会办,次年10月省谘议局第一届会议在长沙县学宫明伦堂开幕。明伦堂遂改为省谘议局。民国初年谘议局旧址改建为湖南省议会大楼。 (三)辛亥革命名人墓葬 1.黄兴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1917年4月15日黄兴国葬于此。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11米,气势雄伟,墓表四周绕以石基柱围护栏杆,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石,整个墓园占地面积1186.24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 2.蔡锷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山上,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此。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墓冢、墓碑及整个墓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宽阔的平台基座建圆形尖顶墓塔,底部周长12米,通高9.1米。墓塔四周环以栏杆, 24块护栏石板分别刻有各省省长、督军所献挽词。 3.禹之谟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北侧。1912年10月自湘乡迁葬于此。茔地面积30平方米,松竹环绕,幽静肃穆。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冢石制,长方形,平顶,呈三级台阶状。立汉白玉碑三通,左右附碑分别刻禹之谟遗作《告同胞书》手迹和朱杞志、颜昌尧所撰,朱贤吾所书墓志铭。 4.刘道一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青枫峡上,1912年3月归葬于此,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茔地面积110平方米,茔地及坟冢皆以花岗石铺砌。墓石石制,高0.5米,立碑三通,主碑高1.9米,上刻谭延闿书“烈士刘道一、曹庄墓”,左右附碑刻道一胞兄揆一所撰碑记。墓前碑刻有孙中山先生的挽诗。 5.陈天华、姚宏业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左后方,分冢共茔。1906年6月公葬于此,1912年重修。墓地面积66平方米。墓身为花岗石凿成的长方形石棺,置石砌墓围正中,立汉白玉石碑四通,四周环以花岗岩石围。墓地有登山石径导入。 6.蒋翊武墓、翊武亭。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1916年9月自桂林迁葬于此。花岗石砌平台四级,上建方形顶碑塔,高4.15米,花岗石琢成,中嵌汉白玉墓碑。墓下方建单檐、攒尖顶六方亭一座,名“蒋公亭”,后称“半山亭”,今定名为“翊武亭”。 7.焦达峰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禹王碑下方。1916年10月重新安葬于此。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墓冢及茔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墓呈半圆形,平顶,立汉白玉碑三通。墓上方立有刘人熙题书“浏水坠泪之碑”一通,两旁刻嵌字联:达向九霄云路近;峰连五岳众山低。 8.陈作新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宫下方, 1912年葬此。占地145平方米。墓呈半圆形,花岗石作基,三合土盖顶,片石围圈。立石碑三通,高1.9米,墓前原铸塑铜像一尊,“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9.覃振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青枫峡上方,1947年初夏自上海归葬于此。墓冢呈半圆形,以片石砌成,墓后正中竖花岗石墓碑。遵其遗愿,墓碑上仅刻楷书“覃公理鸣之墓”几字,未署任何官衔,表示他生前对官场的不满。 10.林修梅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下湖南大学知新村后山坡上,1928年11月自广州迁葬于此。墓呈半圆形,高0.9米,占地266平方米。茔地片石铺砌,坟冢花岗石盖顶。立碑三通,附碑左刻“奉令国葬”。原有墓庐及拜台等设施,今不存。 11.胡元倓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禹王碑下方,胡元倓1940年病逝于重庆,1948年8月16日归葬长沙岳麓山。墓冢由花岗石砌成,呈长方形,双层,冢顶部为对称斜坡形,立石碑三通,墓地周砌石围。 12.刘昆涛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宫下,1920年10月17日自醴陵迁葬于此。墓地占地3000平方米,有三级平台。墓置上层平台正中央,圆冢,碑塔形,方柱锥尖顶,通高6.8米。片石砌筑墓围,中嵌汉白玉碑五通,主碑刻“护法元勋”四大学。 13.杨卓林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五轮塔右下侧,茔地约10平方米,墓冢由花岗石砌成正方形,大小两层相叠,呈阶梯状。墓碑置于墓冢顶端,呈下大上小的四方塔形,别具一格。墓围为圆墩形。整个墓茔小巧玲珑,与高大雄伟的五轮塔相映成趣。 14.阎松年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五轮塔左下侧,形制、大小与五轮塔右下侧的杨卓林墓完全相同,两墓呈对称状,分布在五轮塔下的两端。 15.谭馥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黄兴墓小月亮坪下,占地约80平方米,前有花岗条石铺砌的墓坪。圆顶形墓冢由花岗石砌成。腰椎形墓围亦由花岗石构建。墓围正中嵌下方上圆的墓碑三通。墓西侧竖有“谭烈士馥纪念碑”。 16.彭遂良、彭昭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禹之谟墓左侧,茔地面积约30平方米,墓冢由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墓冢由花岗石腰椎形墓围围砌,墓围正后方嵌汉白玉石碑三通,中为墓碑,左右刻有新化苏鹏撰墓志铭。 17.童健吾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爱晚亭后山,1913年葬,占地约30平方米,土培半圆形墓冢,以长条形花岗石砌成腰椎形墓围,墓围正后方嵌碑三通,墓前石栏两侧用大石块砌成八字形墓道,造型粗犷,充满悲壮之感。 18.李仲麟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下穿石坡附近,1928年5月国葬于此。墓呈半圆形,茔地及坟堆均以花岗石围栏和铺砌。立碑三通,左右附碑刊碑记及立碑铭文,石栏板上刻“浩气长存”。墓后有石砌二层小坊,中嵌程潜撰写的“追赠陆军中将李公仲麟墓志铭”石碑一方。碑文多数字迹不存。墓前方立一对华表石柱,上刻对联。 19.易本羲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宫左侧陈作新墓附近,占地约40平方米。墓系花岗石构造,半圆形墓冢,腰椎形花岗石砌墓围。墓围正中嵌石碑三通,左刻“中华民国三十二年重修”,原有石额,谭延闿题“就义成仁”四字。 20.余昭常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爱晚亭上方、麓山寺之北,占地约40平方米,半圆形墓冢由三合土堆砌。前有长条形石围栏,左右石墩顶端为莲花宝座造型雕塑,墓后石碑为1985年重立。 21. 黎尚雯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赫石坡景区,葬于1918年,占地约30平方米,土培墓冢,墓围由不规则花岗石垒砌。墓冢前立有大型石栏。墓围正中立碑三通,花岗石质,主碑高约1.3米。 22.杜心武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凤凰山景区,系与其夫人的合葬墓,占地约40平方米,墓冢造型简约朴素。墓围、拜台均用矮石砌成,惟有墓碑较为显目。墓前左右两侧立青石碑两通,一镌刻杜心武生平,一镌刻“自然门武术”源流及弟子名录。 23.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公园管理处后方山坡上。1912年修建,现残存22冢,并列三排安葬。每冢前均立有花岗石墓碑,刊墓主人姓名、祖籍或公葬年月等铭文。旁立一较大型墓碑,刻“汉阳阵亡将士公墓”碑文,上款刊“中华民国元年公葬”,下款刊“三十三年仲夏重修”。 24.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五轮塔东向坡下。为辛亥(1911年)援鄂战争和民国五年(1916年)护国战争两个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集中处。民国初始建,1943年重修。墓呈长方形,有石栏围护。今残存16冢,分两排并列安葬,墓前立石碑。 25.余肇康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系与夫人左氏合葬墓,建于l930年,占地面积90平方米,分别由墓冢、墓围、墓碑、墓栏、前坪、香炉、拜台、望柱等组成。其中,墓冢、墓围、墓栏等主体部分为钢混结构,所用水泥系从德国进口的水泥。 26.黄钺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东湖塘镇燕山村,占地约100平方米,圆顶形墓冢为三合土所筑,不规则的花岗石砌成腰椎形墓围,墓围中正嵌汉白玉墓碑,以石框围护,碑顶立飞鹰造型石雕。墓前有条石形墓栏,墓栏两侧石墩上端有莲花造型雕塑。 27.何南熏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沙田乡杓子冲,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墓冢平顶,墓前有石阶五级,拜台一方,墓后立汉白玉石碑,碑上方另有石横匾,上刻孙文亲题“为国捐躯”四大字和直书“南熏司令千古”六小字。墓碑上方及两侧石壁上有十多幅浮雕。墓两旁各立石人2尊、石马l尊、石狮l尊。 28.刘人熙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枨冲镇嘉园村,占地约100平方米,墓壁上嵌“中国黑”墓碑三通。墓前有造型简约的护栏,墓冢为圆顶形,均为石砌。刘墓最有特色的是墓前的大型石象龟,龟头仰望长天,造型十分生动传神。 29.陈炳焕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望城区桥驿镇永丰村,墓地简约。 30.戴凤翔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北山镇新云村,墓地简约。 31.柳聘农墓。长沙县不可移动文物。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大河村,墓地原毁,近年修复。 32.彭寿松墓。长沙县不可移动文物。位于长沙县黄乡镇干杉村,墓地原毁,近年修复。 33.谢晋墓。位于岳麓山知新村后山坡上,三层石棺形墓冢为花岗石构造。墓坪铺花岗石,三围建有石凳形围栏,整个墓园造型独特。谢晋,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南都督府参议、南路筹饷总局局长。先后参加讨袁、护法诸役。未列入“文保”。 34.葛谦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景区,墓地原毁,仅存墓碑,2011年修复。葛谦,1906年参加萍浏石醴起义,失败后去广州再谋起义,1908年被辅,从容就义。未列入“文保”。 (四)辛亥革命纪念地 1.辛亥烈士祠遗址。位于湘春路开福区少年宫(原湘春路小学)内。最初系关帝庙改建。1913年在日本铸造了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像。烈士铜像运回长沙后,置烈士祠供人瞻仰。抗日战争胜利后,烈士祠改办崇烈小学,1952年市教育局接办该小学,改名湘春路小学。烈士祠及铜像毁于 “文革”时期。今存石麒麟一对,为清关帝庙遗物。2012年因商业开发,开福区少年宫被拆除。 2.秋烈士祠遗址。位于黄泥街双鸿里。秋瑾1890年曾随父来湖南。1907年因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案件牵连被捕。时前湘军将领陈湜之子陈国栋系浙江候补道,力促浙江巡抚处斩秋瑾。辛亥革命后,湖南同盟会将陈湜在长沙的宅第陈家花园改为秋烈士祠。1938年毁于 “文夕”大火。 3.中山纪念堂遗址。位于教育街省农业厅大院(原教育会坪)内,1927年为纪念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建,1930年重修。建筑面积2434平方米。大堂前方为仿罗奥尼克式的花岗石柱廊,门窗套均是花岗石精雕细刻而成,是湖南建筑中花岗石文化的一件精品。1995年拆建为宿舍。 4.中山亭钟楼。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路与黄兴路十字路口街心,建于1930年 7月。钟楼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附楼北向三层,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命名为中山亭。1932年市立民众教育馆设于附楼,辟有书报阅览室和游艺室,今为长沙文化管理部门用房。 5.中山纪念林碑。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穿石坡上方,1930年为纪念孙中山,在此处植大片油茶林,至今葱浓。树林上方建六角单檐亭,方石柱支撑。亭下立“中山纪念林碑”,上刻《总理遗训》:“有了森林,天气中的雨量便可以调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灾便可减少;要能够防水灾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免去全国的水祸。” 6.中山路。东起小吴门,西达福星门河岸,全长1470米,1929年开工,历时一年竣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路。是长沙最早的东西干道和第一条柏油马路。沿路历史遗迹甚多,如时务学堂和《湘报》社旧址、清巡抚署和民国都督府旧址、清贡院和船山学社旧址等。 7.黄兴路。老黄兴路从南门口至中山路中山亭钟楼。从南正街至八角亭一段于1932年动工,次年竣工,始称为南正路,后因纪念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而命名为黄兴路。1948年程潜主湘,又将黄兴路向北延建至先锋厅,与中山路相通。今兴南路路口建有黄兴铜像。 8.蔡锷路。老蔡锷路北起兴汉门,南至柑子园口。1933年始建大马路,初名东长路,1939年更名为伯陵(当时省政府主席薛岳的字)路,1943年因纪念讨袁护国名将蔡锷而定名为蔡锷路。今兴汉门建为共和广场,广场内塑有蔡锷铜像。 二、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价值评估 (一)历史价值 长沙留存至今的辛亥革命遗迹、遗址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见证了湖南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湖南人对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岀的独特贡献,为研究辛亥革命史,特别是两湖地区辛亥革命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1903年秋末成立的华兴会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黄兴被公举为会长,华兴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华兴会成立后的一次重大斗争是组织长沙起义。黄兴等人在1904年春初,着重联络会党,与具有“同一排满宗旨”、拥众二万的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协议,以黄兴为主帅,刘揆一、马福益分任正副总指挥,预定于是年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十),以武备学堂联络新旧各军为主力,在长沙发难。长沙起义虽因事泄而归于失败,但起义风声震惊两湖,波及国内外,如孙中山所说,“其事虽不成,人多壮之”,影响巨大。华兴会成立会遗址、明德学堂、 圣公会教堂等是这一事件最好实证。 2.华兴会之后湖南人成为同盟会的中坚力量。1905年7月30日在日本召开的同盟会筹备会议,会议代表来自国内10个省,共70余人,与孙中山属旧相识者,只10余人,余皆为华兴会员以及与华兴会有联系的各省留学生。会议推举了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8人为同盟会章程起草员。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黄兴宣读了同盟会章程草案,会议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居于协理地位。在加入同盟会的各团体中,华兴会堪称主体。同盟会员也是以两湖地区居多。同盟会最初二年入会的979名会员中,湘籍有l58人,湖北籍有125人,其中多为华兴会员。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新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在它的组织与领导下,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长沙地区数十处同盟会领导人及会员的故居和墓葬堪称一部同盟会的宏篇史书。 3.同盟会成立后湖南成为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富生气的省份。1905年,全国的反美爱国斗争进入高潮。湖南在禹之谟等的策动与领导下,青年学生和城市市民首先开展了抵制美货运动。是年底,同盟会中杰出的革命家和宣传家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在东京大森湾激愤投海自杀。不久,同盟会骨干之一益阳人姚洪业在上海忧愤自沉黄浦江。陈、姚忧国自杀,在湖南学生和各界中产生巨大反响。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及留日返国的宁调元,倡议公葬陈、姚于岳麓山,以表彰义烈。5月23日,二人灵柩运抵长沙。同盟会湖南分会冲破官方层层阻挠,发动学界、军界一万多人,举行了公葬仪式。这是对清朝统治者的一次政治大示威,激扬了民心,扩大了革命影响。1906年秋冬爆发的萍、浏、醴大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斗争。 浏阳大圣庙戏台即为萍、浏、醴起义军祭旗誓师之地。起义失败,起义领导人刘道一被斩杀于长沙浏阳门外。禹之谟、陈天华、姚洪业、刘道一等志士都长眠于千古名山岳麓山,向世人诉说着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4.辛亥革命时期的长沙也是立宪派的大本营。立宪派所追求的君主立宪与革命派所追求的民主共和一样,也具有革命性的政治理想,也在为探索救国道路作艰辛的努力,立宪请愿、保路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谘议局为地方开明绅士提供了民主议事的机构,谘议局议员选举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选举的开端,故谘议局所在的街道后来被命名为民主东街。1909年夏天,为反对清朝政府以向外国银团借款方式重新拍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长江流域中上游保路运动再次进入高潮。到1911年春季,湖南已出现“通省人士奔走呼号”,“舆情激昂,万众一致”的民怨沸腾形势。5月中旬以后,不仅长沙各界群众万人集会,而且还有修筑株洲到长沙一段铁路的一万多工人进城示威,并且号召罢市、罢课、抗租税。保路运动是直接引起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它首先是在湖南点燃的。湖南保路运动是由湖南立宪派领导的社会各阶层积极参加的民族民主运动,推动了湖南辛亥革命的开展。因此,我们把湖南立宪派著名人物,如谭延闿、熊希龄、余肇康、刘人熙、黎尚雯、陈炳焕等在长沙留下的遗迹遗址及谘议局旧址也列为辛亥革命遗迹遗址。 5.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直接见证辛亥革命湖南光复的过程。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是由共进会和文学会共同领导,打响第一枪。长沙作为第一响应者,即辛亥革命首应地,领导人焦达峰也是共进会领导人之一。共进会会员绝大多数同时也是同盟会会员。1909年8月,焦达峰从汉口回到长沙,在太平街马家巷l7号的同福公栈中设立共进会湖南总机关,焦达峰多次在楼里秘密集会,策划反清起义。湖北、湖南的共进会领导在1911年3月的武昌会议前约定:“不管谁先发难,发难的省得到功,则未及发难的省必须于l0天之内发难,作为支援。”四正社作为长沙起义主力军之一洪江会的领导核心,也设在太平街。长沙起义的另一主力——新军谋划和发动起义的遗迹、遗址,如天心阁、体育会、协操坪、炮队坪、兴汉门、廵抚衙门等真实纪录了辛亥革命湖南光复的壮阔场景。 (二)文物价值 1.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是长沙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完整的一个系列。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中,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7处、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2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7处,以及树立标志的著名历史文化遗址6处。 2.长沙辛亥革命的许多遗迹,其本身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黄兴墓、蔡锷墓等雄伟壮观,墓园依山势而建,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也为研究湖南近代墓葬形式的演变提供了难得的实证。黄兴故居、沈家大屋等是湖南农村清末院落式民居的典型代表;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程潜公馆等是长沙城市传统民居和老式公馆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谘议局大楼、中山亭钟楼、圣公会教堂等是长沙城留存不多的近代优秀公共建筑,其中西合璧的建筑手法,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格。天心阁、贾太傅祠等既是辛亥革命志士活动的遗迹,又是著名的名胜古迹,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三)现实价值 1.提升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今存辛亥志士墓多达24座,因有“辛亥革命博物馆”之称。黄兴、蔡锷、陈天华、蒋翊武、禹之谟、刘道一、焦达峰等辛亥风云人物长眠在这千古名山,应验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的诗句。《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把该街区的特点定位为“屈贾文化的承载地、商业民俗的传承地和湖南辛亥革命的策源地”。这其中第三个特点是因为太平街集中了多处辛亥革命的遗迹。如直接策动长沙辛亥起义的共进会湖南总机关和洪江会的领导核心四正社都在太平街;培养起义骨干的 “湖南体育会”和“体育学堂”设在太平街贾太傅祠内;太平街杨褔和豆豉鞭炮庄也是革命党人的聚会之所。千古名楼天心阁因同盟会湖南分会早期机关没于此和辛亥长沙起义秘密会议在此举行,而再添一分革命色彩,为此,《中华历史文化名楼——天心阁》一书特辟《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一章。 2.为省会增添了典型而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众多的文物点给中小学生、年轻人和广大市民提供了学习近代革命历史知识的直观课堂,而且每至清明,岳麓山辛亥志士墓群成了长沙市民和中小学生凭吊革命先烈的最佳场所。 3.给湖南增添了一条完整的缅怀历史的精品旅游线路,使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更加深厚。长沙已推出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红色游等旅游产品,如果再将辛亥革命遗迹、遗址进行整体包装,即可打造出“缅怀游”旅游产品。由于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集中、连点连串,可规划出多条旅游线路,如辛亥革命名人故居游、岳麓山“辛亥革命博物馆”游、太平街——天心阁辛亥革命活动遗址游等。 4.增进海外联谊,扩大长沙在海外的影响力。辛亥革命人物的后裔有很多旅居海外,有的定居台湾地区。辛亥革命遗迹的修复,可吸引他们回乡缅怀先辈、观光旅游,甚至投资兴业,为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名城又提供一个途径。由于海峡两岸和世界华人都对辛亥革命持赞颂态度,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即可成为增进海外联谊和扩大两岸互信的桥梁与纽带。 三、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的保存现状和问题 (一)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的保存现状 分为较好、差、仅存遗址或面临拆除3种情况: 1.已公布为各级文保单位的遗迹,一般说来保存较好,责任较为落实,维修经费基本有保证,发现损坏能及时得到修复。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得最好。市级文物也有保护得较好的,如吊马庄予园公馆系辛亥革命功勋刘贲予留下来的房产,因得益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其产权仍归刘氏后人,房主对其呵护有加,成为长沙城保存最好的民国公馆之一。 2.一些未列为文保单位的遗迹或保护等级不高的建筑,保存状况较差,有的频临损毁或成危房,亟待抢救。这批遗迹2010年未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之前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如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长期为居民大杂院,管理混乱,房屋破陋,火险隐患严重 ,有的墙壁已出现裂缝(按,2014年曾发生火灾)。岳麓山许多刚列为文物不久的辛亥革命志士墓,如余昭常墓、童健吾墓等, 因年久失修, 墓体破损严重 , 墓地杂草丛生,充满苍凉之感。 少数文保单位保存状况也令人担忧,如浏阳沈家大屋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屋由20多栋屋、200多间房、18厅堂天井组成一个整体,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完全可媲美张谷英村。但因系清同治年间房屋,且有多处房屋无人居住,今已出现8处危房,部分墙体倒塌 ,所需维修资金较巨,乡政府只能望屋兴叹。田伏隆、何光岳、陈先枢、沈绍尧等专家学者曾三次联名上书,请求市、县两级政府出资抢救这一文化遗产,但收效甚微。 3.地面建筑已毁,仅存遗址。宋教仁居所、章世钊故居、辛亥烈士祠等毁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辛亥烈士祠内的烈士铜像被搬至岳麓山后,被红卫兵砸碎,国人无不痛惜。到八九十年代旧城改造时,又一批辛亥革命遗迹被拆除,何南熏公馆因道路扩改而拆,华兴会旧址和中山纪念堂则被两省直单位拆除建干部宿舍。岳麓山赫石坡辛亥革命志士葛谦墓被夷为菜地,以致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上没有葛谦墓,好在墓碑已在附近一栋平房后的杂草丛中找到。 2010年以后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仍波及辛亥革命遗迹的保护工作。6月9日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刘贲予公馆(予园),8月25日却收到了大小古道巷棚改指挥部的征收通知。目前,公馆周围的房屋已拆除,只有予园还坚持着,2014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总算得得以保存。 (二)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 1.对辛亥革命遗迹、遗址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一些人总认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文物不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物重要。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或误解。旧民主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下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两种文物保护应该不分厚薄。“孙、黄”是辛亥革命时期并称的领袖,但长沙巿对黄兴的宣传,远不及中山市对孙中山的宣传。长沙、武汉同为辛亥起义的策源地,但长沙对辛亥革命遗迹保护和建设的重视,远不及武汉对辛亥革命遗迹保护和建设的重视。 2. 辛亥革命遗迹、遗址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入不足是辛亥革命遗迹、遗址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建设投资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难以统一,难以形成整体效应。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的保护虽然对提高城巿文化品位和对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有巨大持久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遗迹保护本身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之现有体制、观念和模式等原因,因而对外资和民间资金缺乏吸引力,文物景点及旅游业收入也基本没有投入到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的保护。 3.重要的辛亥革命遗迹缺乏与之配套的纪念及展示设施。黄兴墓墓园及墓庐的一部分长期被鸟语林占用(按,今鸟语林因合同到期已拆除)。中山亭的辛亥革命图片展览,蔡锷墓庐的蔡锷生平陈列过于简陋。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至今只是普通出租屋,路人无人知晓其历史价值。天心阁、贾谊故居虽为著名名胜迹,但景区内少见有关辛亥革命活动遗迹的介绍和标识。市内辛亥革命遗址地,除协操坪、辛亥烈士祠等少数几处立有标志碑外,大部分未立标志。 4.旧址产权关系复杂,管理体制设有理顺,造成保护和利用的困难。长沙辛亥革命遗迹的产权单位大致有:园林部门、文博部门、长房集团、城建投资公司、省直机关、教会、私人等。一般说来,属于园林部门、文博部门的,管理较好;属于省直机关、教会、私人的还能接受文物管理部门约束,但不太可能发挥作为辛亥革命遗迹的功能。仍属于直属公房的出租屋,其产权单位文物意识较差,只有的已成为危房,周边环境也差,无法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 四、对保护和利用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切实贯彻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方针 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是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世代承传的大事,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辛亥革命遗迹、遗址是长沙历史文化遗产系列中的亮点之一,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国家文物方针,建议加速对这些遗迹、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长沙辛亥革命遗迹中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者较多,日后还有可能增补文物保护单位,需要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的文物量多面广。但文物保护经费严重不,辛亥革命遗迹所能分享的经费只是杯水车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为应对当前文物保护的严峻形势,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还要解决一批文保单位年久失修的历史欠债,保证文保单位基本上无险情。对于辛亥革命遗迹保护的投入,不能按市场经济的方法来计算短期的“投入产岀”,而应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到它的长远利益,即提升了城巿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优化了城巿的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并使历史遗产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二)编制长沙市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及纪念设施保护、建设规划 对本文所列66处旧址做全面详细的实地勘察,吸纳专家意见,作出详细的保护利用规划。规划内容应包括:文物本体维修、周边环境整治、纪念场馆建设、陈列展览提质、文物保护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尽快完成辛亥革命遗迹中“市保升省保”、“省保升国保”的申报和公布程序。对辛亥革命遗迹中尚未列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选择一批提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提升保护级别。 (三)完成一批重点保护、建设工程 全面维修岳麓山辛亥革命志士墓群,并对建设控制地带内的环境进行整治,利用黄兴墓庐屋舍进行湖南辛亥志士生平陈列,蔡锷墓庐重新布展。对尚未列为文保单位的辛亥革命志士墓进行抢救性维修;对破损严重的辛亥革命遗迹进行抢救性维修,如沈家大屋、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同时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环境整治。对中山亭内辛亥革命陈列进行提质,充实与长沙有关的内容,辟为长沙辛亥革命纪念馆。 (四)理顺辛亥革命遗迹中直属公房的产权关系,并将房屋用途从出租公房改变为专业陈列馆 建议仿效程潜公馆的利用模式,对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的产权由房产部门划拨或租借给文博部门,对内住租赁户妥善迁移安置,分别改建为共进会陈列馆、四正社陈列馆等,由区文旅部门管理。同时,对旧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在保证旧址本体安全的同时,挖掘其作为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的潜力。 (五)完善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的标示工程 对地面建筑已消失的著名辛亥革命遗址树立其标志,现已立标志碑的有华兴会成立会故址、协操坪故址、兴汉门(新开门)故址、湖南巡抚衙门(都督府)故址、中山纪念堂遗址等。尚需立标志碑的有辛亥烈士祠故址、何南熏公馆遗址、章士钊故居遗址、宋教仁居所遗址、时务学堂故址、浏阳大圣庙戏台故址、马福益刘道一就义处、炮队坪遗址、秋烈士祠遗址等。一些地面建筑虽存,但仍在使用的辛亥革命遗迹,在产权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也应树立辛亥革命遗迹标志,如张孝准旧居、沈家大屋、明德学堂、圣公会教堂、谘议局大楼旧址、刘贲予公馆等。树立标志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如立碑、卧碑、嵌碑、建筑小品、小型雕塑、文化墙等,要讲究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力。辛亥革命活动遗迹有关的著名景点,如天心阁、贾谊故居等,应增加与景点有关的辛亥革命活动遗迹标示,导游词也应增加相关内容。 (六)宣传、文旅、文博、园林、区县等部门协调合作,打造一条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线路。 亦可与其他旅游线路组合,丰富其旅游产品的内涵。新闻媒体应配合大力宣传,以提高长沙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作者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
- 上一篇:首义巷 辛亥革命与“抬营主义”的胜利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