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巷 辛亥革命与“抬营主义”的胜利

辛亥革命网 2021-04-06 13:36 来源:人文武汉 作者:王汗吾 查看:

首义一巷至首义四巷在武昌首义路与武珞路交汇处,是原来蛇山南麓通向武昌中和门的路边居民区,这里发生了太多有关辛亥革命的故事,也留下了一些中共早期在武昌的活动印记。

  首义一巷至首义四巷在武昌首义路与武珞路交汇处,是原来蛇山南麓通向武昌中和门的路边居民区,这里发生了太多有关辛亥革命的故事,也留下了一些中共早期在武昌的活动印记。

黄土坡20号 同兴酒楼

  黄土坡上新军多

  首义一巷至首义四巷原是清代里巷,各有房屋十余栋至三十余栋不等。其所在的街道称为义节后街,又泛称黄土坡。黄土坡通向中和门正街的地势逐渐升高,以至于中间的横街被称作“分水岭街”(今张之洞路一段)。这个地方真的成为延续了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结束和共和制度诞生的分水岭。

  分水岭街的两边,一边是原来清军“左旗”营房(靠近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晚清时驻有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及其所属步兵第四十一标;一边是原来清军“右旗”营房(靠近七0一研究所),晚清时驻有新军第十五混成协及其所属步兵第二十九标和第三十标;义节后街上还有由原来的陆军特别小学堂改设的陆军测绘学堂(今湖北省民政厅附近),这些新军中的大多数都投身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这不得不说是“抬营主义”的胜利。

  所谓“抬营主义”是指武汉革命党人在研究历次反清武装起义均遭到失败后总结出的新思路,即要在军队中发展革命力量,从而将反动营盘整个抬进革命阵营,以此来造就革命的胜利。三千多个军人举行革命暴动,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也使湖北军政当局无力扑灭,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胜利就是这个“抬营主义”的胜利!

黄土坡27号 黄负生住所

  黄土坡附近早就暗藏了一些革命党人,例如黄土坡二十号(原湖北省政府第二招待所附近),邓玉麟开设了一个同兴酒楼,以此掩护革命活动,此外还有振武学社的“天一酒楼”、文学社的“招鹤酒楼”;中和门正街上、右旗后门处,杨宏胜(辛亥首义三烈士之一)开设了一个杂货店,以此进行秘密联络;分水岭街七号(今湖北省总工会附近),孙武在此居住,成为潜伏的起义总指挥。

  当然,武昌首义那个晚上最致命的一击是分水岭街上新军第八镇工程八营的起事。当时,工程八营正目、革命党代表熊秉坤鸣枪集合,率队迅速占领了中和门及其旁边的楚望台军械库,使集结的起义部队掌握了足够多的武器弹药,同时打开中和门迎进南湖炮队和马队,能够对总督府发动总攻,最终光复武昌全城。

鄂园 原二十四师师部

  叶挺师部驻鄂园

  首义三巷和首义四巷所在地原来有一座陈家花园,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训练新军时聘请了一些德国的和日本的“洋教习”,在此修建了几座别墅,名为“鄂园”(后为湖北省政府第二招待所),以供教习们居住。德国教习中有两个人后来很有名气,如总教习法勒根汉后来成了德国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教习兴登堡后来成了德军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统帅。

  鄂园在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占武昌后,成了叶挺的师部驻地。叶挺北伐时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团长,一路攻坚克难,所向披靡,尤以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为著名,因英勇善战而被称为北伐名将,独立团则被称为“铁军”。攻占武昌后,叶挺升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又兼武昌卫戍司令,其师部就设在鄂园。

  1927年5月上旬,驻扎湖北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乘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主力前往河南之机,发表反共通电,进兵嘉鱼、咸宁,一直进逼到距武昌仅20公里的纸坊。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叶挺为前敌总指挥,组织卫戍部队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以及工人纠察队,从武昌出发平叛。叶挺率军一举击溃夏斗寅叛军,使武汉形势转危为安。

迁移到黄陂区木兰湖明清园的原24师师部 田联申摄

  女师学潮动三镇

  黄土坡27号是武汉早期共产党员黄负生租住的住所,它实际上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后建立的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的机关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国劳动组合部武汉分部的早期驻地。以包惠僧为书记、陈潭秋为组织委员、黄负生为宣传委员的党组织,在此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先后领导了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和汉阳钢铁厂的罢工斗争,还发动了湖北女子师范学校的学潮。

  现在首义路上的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就是原来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所在地。先是1921年春,武汉共产党支部组织女子师范学校的师生20余人组成武汉妇女读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11月,女师国文教师刘子通在《武汉星期评论》连载发表《改良湖北教育意见书》,寒假时校方以“宣传赤化、贻害学生”为由解聘刘子通。1922年春开学后,有七位学生到校长室要求让刘老师回校,遭到拒绝,学生们就举行罢课,后经劝说复课。

  暑假时,校方给这七位学生家长写信,让他们的孩子转学。秋季新学年开学时,有两个同学转学,其余五位同学返校,但校方不安排老师给这五个学生所在的班级上课。双方僵持近一个月后,湖北省教育厅指示校长挂牌开除5位学生。

  武汉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号召三镇大中学校罢课,声援女师同学。女师学生整队到教育厅请愿,并静坐两天一夜,震动武汉三镇。

女师学潮七君子,前排坐者左为杨子烈,右为陈媲兰;

中间站立者左至右为徐全直、夏之栩、袁震之;坐在后面大石头上的左起袁溥之、庄有义

  这次学潮成为众多女生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有的与共产党员结为夫妇。其中徐全直与陈潭秋结婚、夏之栩与赵世炎结婚,因为丈夫后来是革命烈士而广为人知;但陈媲兰的丈夫彭述之后来成为托派领导人,杨子烈的丈夫张国焘后来叛党,庄有义的丈夫陆沉后来成托派和中统特务,三人再很少被提及。参加过女师学潮的京山姑娘张文秋,后来与毛泽东结为亲家。“女师三校花”中的戚元德和蔡菱香分别成为新中国首任武汉市长吴德峰的夫人和首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的夫人。黄杰、唐义贞、张茜则分别成为徐向前夫人、陆定一夫人、陈毅夫人。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

  1927年,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和湖北省女子中学并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为普通中学)。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迁湖北恩施屯堡,隶属于湖北省立联合中学。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武昌原址,恢复“省一女中”校名;1956年划归武汉市,更名为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成为湖北省最后一所女校。

黄陂木兰湖明清园 侯红志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3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