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遗址 > 现存 >

武汉:辛亥革命首义之城(2)

  不解情缘

  据史料记载,孙中山生平到过武汉三次。第一次是上书李鸿章时,孙中山在回忆录中写道:“1894年,到京津,南归汉口。”第二次是1906年,孙中山到武汉要见张之洞,但两人没有见着,该纪要现保存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但这两次史料没有更多的记载,后人记住的是1912年孙中山正式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之职,他应副总统、湖北都督黎元洪的邀请,4月9日从上海乘船抵达武汉,在辛亥革命枪响半年后踏访首义之地,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武汉5天之行。

  在孙中山亲自组织领导的十次起义中,被称为辛亥首义的武昌起义并不在其内。但实际上,武昌首义可视为同盟会领导发动的又一次武装起义,与此前同盟会在南方各地发动的一系列武装斗争一脉相承。孙中山武汉之行的目的,一是调查战绩,凭吊忠魂;二是伤痛民瘼,督促建筑;三是哀念流离,抚慰疮痍的“三大感情”。

  在武汉期间,孙中山在都督府发表了题为《共和与自由之真谛》的长篇演说。论及共和与国民、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他本人辞去大总统的原因。孙中山在武汉的五天时间里,经南楼、官钱局出平湖门,纵览长江,遥望对江汉阳;登黄鹄矶,上奥略楼,观龟山、蛇山;视察汉阳铁厂,凭吊汉阳战场,巡视英租界,勘查被清军烧成废墟的汉口商场,提出建设汉阳兵工厂。

  伟人宏图今实现

  翻读孙中山后来写成的《建国方略》,书中对武汉的建设构想良多。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针对困扰武汉数千年的长江水患,孙中山提出,“整治长江堤岸”,“须填筑汉口前面,由汉水合流点龙王庙渡头起,迄于长江向东曲折之左岸一点”。

  “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络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至将来此市扩大,则更有数点可以建桥,或穿隧道。”

  武汉是“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应是“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拟将武汉“首义之区,变成模范之市”。

  正如当年孙中山所构想,今天,汉口龙王庙已成为江城最亮丽的治水景观。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武汉三镇飞架长江、汉江两岸的桥梁、隧道目前已超过了20座。随着“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公路隧道的建成通车,武汉过江交通已迎来“江上通桥、江中行船、江底穿隧”的“三维”时代。

  武汉近百年来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全面超越了孙中山当年的建设构想。

  ■首义广场

  首义广场文化区是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由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辛亥革命纪念碑、首义广场、首义公园、湖北剧院等核心建筑组成,是武汉的两大文化旅游品牌之一(另一个是与之相邻的黄鹤楼主题公园),位于武昌阅马场,总面积近22万平方米。

  ■红楼和辛亥革命博物馆

  红楼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俗称,其馆址为“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 周年(2011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