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强:近代中国革命的“香港模式”

辛亥革命网 2011-08-04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颜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香港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英国人将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制度都搬到香港
 

  李金强,1949年生,福建厦门人。澳洲国立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担任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会长、香港中国基督教史史学会会长、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通讯员。在辛亥革命研究领域,出版了《一生难忘———孙中山在香港求学与革命》、《书生报国———中国近代变革思想之起源》《1961至1982年间辛亥革命研究之两项重要课题》(英文)等著作。

     思想启蒙在香港诞生

     香港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英国人将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制度都搬到香港,所以香港成为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所在地,思想启蒙就这样诞生了。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研究辛亥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香港在辛亥革命之前、特别是在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像《十月围城》这样的电影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但是辛亥革命之后,香港在近现代革命史上被书写得越来越少。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李金强:香港被英国占领后,国内华人开始大量移民过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华人社会。这个华人社会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英国人将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制度都搬到香港,所以香港成为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所在地。在这个背景之下,有一批香港的年轻人,接受了与传统的儒家教育很不一样的新式教育,即英文教育,对中国的文化也了解,所以他们是“中英双语精英”,既了解西方,也对中国当时的情况有切肤之痛,所以他们希望清政府能够进行改革。就这样,思想启蒙在香港开始了。清政府当时也想进行改革———每个政府在遇到危机后都会努力地进行自我更新。但清政府主持的包括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种种改革效果都不明显。香港这批“中英双语精英”觉得失望,就走上了革命这条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