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云飞:宋教仁是一个孤独的民主先驱者(4)

辛亥革命网 2017-04-07 13:4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田志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宋教仁是一个孤独的先驱者。或者倒过来说,先驱者必然孤独。但整个社会要发展进步,需要有孤独的先驱者。 ,迟云飞:宋教仁是一个孤独的民

     牺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宋教仁回应说,共和国的总理不是官,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国民服务的,和前清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员完全不一样。 

     南都:宋教仁究竟被谁暗杀的?目前好像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迟云飞:现在绝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还是袁世凯主使的。有少数人认为是陈其美,有人认为是孙中山,甚至有人认为是黄兴,我觉得都不大可信。首先说证据,后来公布的证据确实直接牵连到袁世凯的亲信、时任国务总理的赵秉钧;另外要考虑到在当时那种社会下,谁最有暗杀宋教仁的动机?宋教仁被刺前夕,他和袁世凯北洋系互相批评已经很激烈了。在宋教仁被刺前,有人甚至匿名在报纸上写文章攻击宋教仁,说宋教仁想当总理,搞动作,是官迷。宋教仁回应说,共和国的总理不是官,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国民服务的,和前清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员完全不一样。他说任何一个国民如果有这个兴趣、有这个愿望、有这个能力,都可以来做。袁世凯也曾经贿赂过宋教仁,暗示给你总理做,你支持总统制,不要跟我对抗。但宋教仁还是要坚持责任内阁制,坚持国民党来组阁。所以我觉得袁世凯有足够的动机。 

     南都:审宋教仁被杀案的时候,好像说到暗杀者跟国民党内部的人有一些关系。 

     迟云飞:就是间接主使的凶手叫应桂馨,这个人曾经在南京临时政府里面做过事,跟陈其美有联系,跟孙中山也有过联系。但我相信这个时候他应该被袁世凯收买了,因为他原来是个会党人物。有人认为是孙中山主使暗杀的,因为孙中山是同盟会的最高领导人,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又负责党务,孙中山可能产生嫉妒。实际上看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材料,他退下来之后,是准备彻底放手给袁世凯,并下决心进行经济建设,打算十年建20万里铁路的。而且国民党成立的时候,也是孙中山委派宋教仁做代理理事长,怎么可能去杀他?还有人认为是黄兴暗杀的宋教仁,我觉得就更荒诞了。黄兴跟宋教仁是感情最深的好朋友,政治上也是同志,更没有可能。 

     南都: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都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迟云飞:现在说同盟会的领导人,往往是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章太炎主要是做文字宣传工作,孙中山和黄兴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组织发动起义上,宋教仁更多是组织活动。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虽然是个革命党,但是它内部比较松散,没有那么严密的组织系统,意气用事、地域观念都很强。和章太炎关系最好的是陶成章,都是浙江人。孙中山最信赖的胡汉民、汪精卫是广东人。黄兴和宋教仁关系最好,都是湖南老乡。而彼此之间都有过矛盾。宋教仁和孙中山的分歧有个人意气用事的成分。因为宋教仁比较有个性,也有些恃才傲物,孙中山的话他也不完全听。章太炎和孙中山的矛盾更大,1910年以后,章太炎干脆和另外一个革命党人陶成章组织起了光复会。黄兴也和孙中山有过矛盾。 

     南都:是什么样的矛盾? 

     迟云飞:大概是1906年,大家讨论革命时用什么样的旗帜。孙中山坚持用兴中会时他的好友陆皓东做的一面旗,今天咱们习惯叫的“青天白日旗”。黄兴反对,他说这个旗太像日本旗,不行,要废掉。孙中山就激动了,说这是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制作的旗,你要把它废掉,你先废了我!黄兴也激动起来,发誓要退出同盟会。后来黄兴把这个事情跟宋教仁说了,因为他跟宋教仁同是湖南老乡,同是革命党的同志,又是好朋友。黄兴为人厚道,比较顾全大局,后来还是听从了孙中山的意见,用青天白日旗。但宋教仁却多了一个想法,他觉得孙中山专制、跋扈,听不进不同意见。他甚至觉得,如果同盟会不能成事,不如早自为计,另做打算搞革命。 

     南都:他没有真的自立门户吧? 

     迟云飞:最终没有分裂,但他和孙中山是有裂痕的。到了1911年同盟会组织黄花岗起义失败,对革命党打击很大,因为起义集中了革命党的精英,好多是留学生、热血青年,牺牲伤亡很大。失败以后大家都觉得希望有点渺茫,汪精卫就去北京暗杀摄政王载沣,没成功被抓进监狱。宋教仁这时候在上海组织了同盟会中部总会,要改变孙中山的一些做法。 

     南都:什么做法? 

     迟云飞:孙中山组织的革命起义,常常不做周密的准备,在边境的地方,像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仓促、临时组织起一些人搞暴动,所以就旋起旋灭,变成军事冒险。这个时候宋教仁回国到上海,联合上海的革命党人陈其美、谭人凤等组织了一个同盟会中部总会,重点在中部省份发动起义,而且周密准备,不仓促行事。

     宋教仁在革命党人的会议上提出了革命三策,上策是中央革命,就是在北京发动起义,一举推翻清政府;中策是进行中部革命,就是在中原地带,一个省或者几个省同时发动起义;下策就是原来孙中山的做法,在边境召集人马临时发动起义,再北伐。 

     南都:最后是采用了“中策”? 

     迟云飞:革命党人讨论,觉得上策太难。因为北京这个地方市民新知识的灌输不够,让北京市民起来革命很难,北方军队受革命的影响也很小。下策在边地起义的失败是已经证明了的。所以最好是实行中策。后来也确实是在武昌发动起义,然后各省响应,这就是中部革命的成功。所以这也是宋教仁和孙中山的分歧之一。但我觉得民国建立以后,宋教仁主动做了一些调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