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生:从辛亥开始,破解百年革命之谜(2)

辛亥革命网 2011-07-21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昶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百年来众说纷纭,当局者不清,旁观者更不明。但历史不容许不清不明,同时正因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个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雾,廓清、

     南都:你觉得当时的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王奇生:当然这里面的因素很复杂。我觉得那一代中国人,有一个基本的“焦虑”,就是外来的压迫。这个外来的压迫当然主要来自西方列强。应该说,外患是一个基本的时代背景。中国人持续几十年的一个心态就是要“救亡图存”。“救亡图存”我们后来讲得太滥了,也讲得麻木了,我们对这个词已经不敏感了。但是在当时,“救亡图存”就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快要亡了要去救它,那救亡比救火还要急,当时的心态就是急切。“救亡图存”这四个字非常确切地体现当时精英层的那种心态。一切都要快,要急,不能太慢,一直到毛泽东讲“只争朝夕”,都还是这个状态。这种心态一直延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南都:革命可以速效地解决问题这个认识是来自哪里呢?

     王奇生:它也是一个过程,刚开始只觉得军事上不如人,于是搞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不大见效,便想到政治制度要改革,于是有了戊戌变法。体制内的变法失败了,只好诉诸反体制的“革命”。这样一步步地进行,手段也日趋激进。辛亥革命不同于历史上“易姓”式的改朝换代,而是把几千年的帝制推翻了,你说这个变化有多大啊,可以称为天翻地覆了。但是很快的,就有人认为这次革命力度不够,还不彻底,甚至认为彻底失败了,“救亡图存”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革命滥觞:废除科举

     废科举以后,大批读书人出国留学,接触到另一种价值观——辛亥革命实际上就是一批海外留学生主导发动的,所以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废科举的直接后果。如果更长远一点看,废科举对1920年代的革命也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南都:那么辛亥革命失败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王奇生:这应该是五四前后人的看法。那个时期,《新青年》等杂志上就有文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当然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即意味着第一次革命已经失败,所以要再起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说它是一场思想革命。辛亥革命推翻的是现实中的皇帝,而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则是进一步把读书人心目中的皇帝给推翻了。这也是一场非常了不起的革命。但是很快,革命者觉得中国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还要继续革命,于是就有了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这场革命跟之前的辛亥革命相比明显就推进了。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但两党的目标不大一致。在国民党看来,国民革命只是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政治革命,而共产党认为国民革命只是革命的第一步,政治革命以后还要进行社会革命。还有非常鲜明的一点,就是1920年代的国共两党都一致地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个是之前没有过的,这实际上跟五四时国人的心态有很大关系。五四时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叫“改造中国与世界”,也就是说,五四人的境界很高,不仅要改造中国,而且要改造世界。我们今天也许难以理解:你中国自己还没有改造好,还想改造世界?但是当时人们的心态就是这样。当然,随之而来的“世界革命”主要是受苏联的影响,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南都:这场国民革命有什么不同于辛亥革命的地方?

     王奇生:辛亥革命是一场精英阶层主导的城市革命,基本上是在城市进行而且主要以海外为基地的革命;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很明显是城乡一体的。它不仅动员城市的工人、商人和知识分子,而且也动员了乡村农民,所以它基本上是把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整合进来了。所以要从精英与大众角度来看的话,辛亥革命向国民革命的推进,实际上有一个从精英革命向大众革命转移这样的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