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生:从辛亥开始,破解百年革命之谜

辛亥革命网 2011-07-21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昶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百年来众说纷纭,当局者不清,旁观者更不明。但历史不容许不清不明,同时正因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个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雾,廓清、
 

  革命心态:只争朝夕

     百年革命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激进,而且总是认为前一次不够彻底,或者是不够成功,所以还要来一次。上层革命不够,还要下层革命;城市革命不够,还要乡村革命;政治革命不彻底,还必须社会革命……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过去的20世纪是革命频仍的一百年,也可以说是一个革命的世纪。今天回头看去,辛亥革命可以说是第一把火,你怎么看?

     王奇生:实际上今年有两个“辛亥”值得纪念和反思。除1911年“辛亥”外,1851年“辛亥”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今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60周年,但几乎没有什么人纪念了。我们过去讲太平天国也是一场革命。早在1954年,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先生首次提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的概念。所谓“三次革命高潮”,一般指太平天国、义和团以及辛亥革命。这一概念在很长时间里为中国近代史学界普遍认同,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次革命高潮”仍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统率全局的重要概念。太平天国发生的那一年也是辛亥年,如果用天干地支纪年命名的话,也可以称为“辛亥革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三次革命高潮”的概念逐渐淡出,不大为年青一代中国历史学者所提及。

     南都:放到历史的纵坐标里来看,这一百年的中国革命有着什么样的特征?

     王奇生:回溯百年中国革命史,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阶梯式或者递进式的过程非常明显。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激进,而且总是认为前一次不够彻底,或者是不够成功,所以还要来一次。上层革命不够,还要下层革命;城市革命不够,还要乡村革命;不单要对外革命,还要对内革命;政治革命不彻底,还必须社会革命……于是就形成一种不断革命、反复革命的格局——这样一种心态或者说过程非常明显。所以也有学者提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不止三次,而是七次,甚至更多。

     南都:比如呢?

     王奇生:比如五四以后,就有人认为中国革命成了一场慢性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革命是一场漫长的革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中国革命的下限延伸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49年的“解放”,只是国家政权的更替,并非中国革命的终结。1949年以后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仍在继续。1949年以前的革命,只在中国的局部地区进行,而1949年以后的每场运动,无不席卷全国。1949年以前的革命,主要是武力革命,参与革命的人数尚有限;而1949年以后的革命,则是全民性的社会革命,中国的老百姓无一例外不被卷入。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社会革命更剧烈,也更复杂。

     南都:革命的程度是越来越剧烈,那革命的性质都一样吗?

     王奇生:从名称上来讲,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是第一次政治革命。其实在此之前的所谓“清末新政”,从历史上来看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大变革,也称得上是一场革命。只是这场新政是清廷自身进行的改革,不是人家要颠覆它政权的一次革命。清末新政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变革。放在清朝的历史上来看的话,清末新政绝对比我们1978年的改革开放力度还大。比如1905年的废科举,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这样一个制度被它一下子就废掉,这个举措可以说是革了士大夫的命,革了读书人的命,断了读书人的基本出路,这是非常大的变革。废科举产生的后续性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以前的估量还远远不够。另外如清末的立宪,最后是没有成功,它如果成功的话其实也是革自己的命,是把延续几千年的君权制度都要给虚化掉。当时清政府声称“预备立宪”,开始说是九年为预备期。今天来看,这么大的一场变法,九年的预备期其实也不过分,但是当时人都觉得九年太长了,等不了。后来清政府说那就改五年吧。五年还不行,还要“速开国会”,由此可见当时那种非常急迫的心态。这样一种急迫的求变,从急迫、急切再到后来的激进,是这一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心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