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昌洪:武昌起义离不开孙中山和同盟会(2)

辛亥革命网 2011-07-04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颜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同盟会成立时,很多省份的人都在东京,他们都回到自己省里来,作为一个火种一样建立了本地的革命组织,所以孙中山的思想能够贯彻到全国

  南都:那共进会呢?

  严昌洪:共进会的成员主要是由在东京的一部分激进的同盟会员和留日学生组成。他们认为同盟会的活动过于徐缓,等不得了,要马上采取实际行动,所以在同盟会以外成立了一个组织,取“共进会”这个名称,就是要跟同盟会党共同进步、进行。也有人说它是从同盟会分裂出来的,我觉得不能叫分裂。它等于是在同盟会外面成立了一个组织,但它还是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以同盟会的总理为总理,它只是把纲领里面的“平均地权”改为了“平均人权”。

  南都:“平均人权”?为什么要这么改?

  严昌洪:过去一些学者受阶级分析的影响,觉得每个人做的事情都和自己的阶级出身有关,认为共进会之所以把“平均地权”改为了“平均人权”是因为它的一些领导人是大地主家庭出身,就害怕平均地权分了他们家的土地。我现在觉得那个观点有点牵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大地主家出身;第二,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纲领,并不是到农村去分地主的土地,他无非是想到城市的土地将来增价归公的问题;第三,当时也不存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况,他们怎么会害怕平均地权呢?共进会员后来写的回忆录说,之所以要改为“平均人权”,是因为“平均地权”太深奥了,会党群众不太懂。而“平均人权”比较通俗易懂,会党群众容易理解一些,比较能够接受这样的口号和纲领。

  南都:“人权”比“地权”还要更容易理解一些吗?

  严昌洪:人嘛,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利,这样说当然好理解一些。共进会从东京回来后,在武汉地区成立组织。共进会和同盟会关系也很深,很多人也是双重身份。1911年谭人凤拿了同盟会一千块钱到湖北资助革命的时候,就曾拿过几百块钱给共进会。所以从组织上来说,共进会和同盟会还是有联系的;从思想上来说,共进会虽然把孙中山同盟会的纲领改了一个字,但是他毕竟还是接受了前面的三句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文学社的口号则是“推翻清朝专制,反对康梁的保皇政策,拥护孙文的革命主张”。

  南都:他们直接把孙中山的名字都写上去了?

  严昌洪:这就说明他们对孙文是非常拥护的。文学社也好,共进会也好,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奉孙中山的命令起义的。

  南都:有没有一些更加具体的材料来做佐证。

  严昌洪:有。一个是湖北著名的革命党人张难先的《湖北革命知之录》,这本书里面谈到中国革命的源泉时,大量介绍了孙中山的思想、革命活动,最后他总结道:“此即吾国革命之泉源,亦即吾鄂辛亥首义之泉源也,呜呼盛矣。”也就是说,他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不仅是我们全国革命的源头,也是我们湖北革命的源头。这是事后的。在临起义的时候,起义军也大多认为自己是受孙中山领导的。根据打响第一枪的熊炳坤后来回忆,起义前夕,当天晚上军队里面比较骚动,有个队官就问他,今天晚上会不会有什么行动呢?他说有可能吧,听说三十一标要发难。他又问是不是孙党呢?熊炳坤说当然是孙党了,全国的会党都是孙党,发动的肯定是孙党。与此同时,当天晚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要起义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有这么一个概念:孙党要造反。

  行动上遵照孙中山的革命方略

  湖北军政府在革命程序上也完全按照孙中山设定的三个程序,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所以武昌起义以后,马上建立一个军政府,又通过宋教仁、汤化龙起草了一个《鄂州约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