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昌洪:武昌起义离不开孙中山和同盟会

辛亥革命网 2011-07-04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颜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同盟会成立时,很多省份的人都在东京,他们都回到自己省里来,作为一个火种一样建立了本地的革命组织,所以孙中山的思想能够贯彻到全国
 

  严昌洪,1943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辛亥革命研究领域成果主要有《癸卯年万岁——1903年的革命思潮与革命运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地区辛亥革命档案资料联合目录》、《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辛亥革命论文目录汇编》、《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辛亥革命辞典》等。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龙的传人》唱的不是辛亥革命,但此时此刻,用它来提括彼时彼刻,却是再合适不过。百年前的武昌,以及之前、之后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百年来众说纷纭,当局者不清,旁观者更不明。但历史不容许不清不明,同时正因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个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雾,廓清、袪魅、还原。百年弹指,殷鉴不远,让我们听听,历史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组织上是同盟会撒下的种子

  同盟会成立时,很多省份的人都在东京,他们都回到自己省里来,作为一个火种一样建立了本地的革命组织,所以孙中山的思想能够贯彻到全国各个地方。起义成功了以后,大家都拥戴孙中山做总统,这也等于是同盟会撒下的种子。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说起辛亥革命,我们都知道,1911年,湖北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共同发动了武昌起义。这两个革命组织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什么关系?

  严昌洪:文学社和共进会看起来不是同盟会的下属组织,但实际上跟同盟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从组织上来看,同盟会跟文学社、共进会关系都很密切。文学社是从早年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到群治学社、振武学社这样演变过来的。民国时期,日知会的老会员曾经立过一个日知会纪念碑,在碑文里也曾提到日知会是湖北革命的一个源头。而日知会跟同盟会的关系又非常深,日知会员里面的一部分人同时也是同盟会员,具有双重身份。与此同时,同盟会东京总部是把日知会作为它的下属组织来看待的。他们曾经派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余诚回到湖北来发展组织(余诚之前有几任湖北分会的会长都没回过湖北)。余诚回到湖北后,主要是依托日知会来发展组织的。所以日知会员在他那个时期基本上是集体加入了同盟会。可以说当时的同盟会湖北分会跟日知会实际上就是一个组织两块牌。

  再一个表现,孙中山曾派过一个法国武官欧几罗到湖北考察革命运动。当时他来考察的就是日知会,而日知会也开了很盛大的欢迎会来欢迎他。这也佐证了当时日知会和同盟会的关系非常深,而日知会后来又发展演变成为了文学社。

  南都:孙中山派法国武官到湖北考察?

  严昌洪:是这样的:有一次孙中山乘船前往越南筹募革命经费,过吴淞口时,法国情报官布加卑奉法国陆军部长之命登轮求见。布加卑透露了法国政府有赞助中国革命事业的意愿,表示先可派数名军官协同到内地调查革命实力。不久孙中山即派遣同盟会员陪同法国军官分赴各省考察,其中就派了欧几罗来到湖北。这个人来了以后,就跟日知会接上头。当时日知会在一个学校的操场开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欧几罗也在会上发表演说。这个情况被湖北当局关注到了,便把欧几罗的活动告诉了清廷,清廷就向法国大使交涉。经过此事,日知会也受到清政府的关注,后来为了响应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同盟会曾派过几个人到武汉,就完全被清政府盯住了。加上有人告密,湖北当局一下抓了九个革命党人。但日知会跟教会有关系,当时教会的负责人、传教士等都支持革命,认为他们是文明革命。所以那九个人被抓了以后,教会出面了,最后一个也没有杀。这件事,史称“丙午党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