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十颂》述论(3)

辛亥革命网 2021-05-19 15:38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邓江祁 查看: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谭人凤作十首哀诗,悼念在起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同时,谭人凤又作十首颂诗,赞扬脱险归来同志们的机智和顽强,并抒发了继续革命的坚强决心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朱执信出生于广州番禺城内豪贤街(今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的“汪氏随山馆”,其父朱启连是当地有名学者,通诗词和古琴,人称“琴王”。1904年,朱执信赴日留学时结识孙中山,次年参加同盟会,被选为评议部议员兼书记,为《民报》撰文,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宣传反清革命。1910年与赵声、倪映典等发动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又参加黄花岗起义,既是黄兴在统帅部的得力助手,又是负责围攻两广总督衙门敢死队的领导成员,后在与敌巷战中负伤,但仍继续战斗,弹尽援绝而撤退,胸腿负伤,避入友人家,次日易服转赴香港。朱执信出身书香门第,一介书生相,所以谭人凤常笑称之为“少爷”,并为其带伤逃回香港而肃然起敬,作《颂朱少爷》,对他奋勇作战和智机出险给予了高度评价:

  身如阡柳气如虹,不愧英兮不愧雄。挟弹助师能奋勇,智机出险善持躬。

  武功文德双无愧,公事私交两尽忠。屈指岭南真志士,渭阳甥舅最堪风。

  需要指出的是,此诗末句中的“甥舅”是指朱执信与汪精卫。因为朱执信是汪精卫亲堂姐姐汪若昭的大儿子,所以朱执信也就是汪精卫的亲堂外甥。汪精卫也是同盟会员,1910年因为谋刺清朝摄政王载沣而被捕。《诗•秦风•渭阳》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所以,谭人凤在诗中对朱执信与汪精卫这一对革命的“渭阳甥舅”表示了赞颂之意。

  何克夫,字筱园,号知止,祖籍番禺,生于连县,1904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赴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深造,结识孙中山、黄兴,加入同盟会,1905年任广西讲武堂教官,先后参加惠州、钦廉、镇南关、河口起义,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任华侨先锋队长。攻打两广督署正门时,何克夫肩腿受创,仍倚大堂柱为掩体,指挥战斗。后在突围中与同志们失散,避入一民房,易服化装,离穗赴港。得知何克夫机智化装脱险的经历后,谭人凤因其机智过人,亲切地称其为“智生”,并作《颂何智生》云:

  自入督辕迹不明,人人疑死必无生。身全伏地开枪法,耳惨连天饮恨声。

  智领文凭携女眷,假装辫发骗巡兵。旧时纵有千金赏,虏吏昏庸讵足惊。

  但懋辛,四川荣县人,1904年东渡日本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是年12月,为抗议日本政府的“取缔规则”,愤然回国。次年初,但懋辛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并奉同盟会总部命在校内设立联络站。1908年5月协助熊克武运武器、弹药回川准备发动起义。1909年与黄复生等赴汉口谋炸端方未中。1911年1月,又与熊克武、喻培伦等人到香港参加广州起义。起义时,但懋辛、喻培伦等16人组成小分队由熊克武带领,袭击总督府后门,激战中手臂中弹,撤退途中被捕。广东巡警道台王秉恩是四川成都人,复审时,见但懋辛是四川老乡,且年少英俊,对簿公堂,慷慨陈词,毫无惧容,便以但懋辛“自首”,为其向两广总督张鸣岐开脱,张即命监禁。稍后,王秉恩又以其他理由将但懋辛释放,并派人护送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6]308。对于但懋辛的“自首”和被敌人释放,革命党人内部曾有不同看法甚至怀疑,但谭人凤却认为,但懋辛并未失节,他的生还得益于“权变”,因而将其比之于西汉名将李陵,并作《颂但权侠》诗,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百战伤肱尚纵横,岂凭自首惜残生。英雄作用多权变,沟渎行为昧重轻。

  文种匡吴心却苦,李陵屈虏节原贞。盖棺议论方能定,莫把畸人妄品评。

  黄花岗起义中,不仅有黄兴、林文、林觉民、李文甫、刘梅卿、喻培伦、何克夫、熊克武等男同志在前面冲锋陷阵,也有一批女同志在后方承担运送武器、掩护、侦探、服务等工作。例如,香港实践女校学生卓国华,出身于广东香山县望族,1909年与其兄振声、妹国兴加入同盟会。1911年,卓国华参加黄花岗起义,与徐宗汉在香港制造起义所需炸弹。起义的当天清晨,为了避开清兵及巡警盘查,掩护枪弹进入广州城,她扮做新娘,将起义所需之手枪、炸弹藏于大红花轿内,由敢死队员刘梅卿等人化装护送,一路吹吹打打通过城门,送往黄兴指挥所,被同志们誉为“革命新娘”。又如,徐宗汉,原名佩萱,原籍广东珠海, 1901、1902年间,在广州女医师张竹君所设的福音堂里,经常参加两广志士胡汉民、马君武等人的每周聚会,“议论时政,鼓吹新学”。1906年,应二姐许佩瑶的邀请,到槟榔屿协助侨校教学,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徐宗汉毅然参加黄花岗起义,率同侄儿李应生、李沛基和女友庄汉翘、卓国华等在香港同盟会机关制造炸弹,并将起义需用的枪械弹药秘密运到广州河南的起义机关溪峡。起义失败后,徐宗汉掩护负伤的黄兴易服赴香港,到雅丽士医院割治断指,并以家属名义签字,使黄兴得以及时治疗。此外,还有一些女同志在起义指挥所,负责接待和安排各地前来参加起义的同志。起义失败后,她们又机警安排和掩护同志们安全撤离。她们在后方为起义的辛勤付出,谭人凤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而特作《颂女同志》一诗,给予高度评价:

  漫云巾帼愧须眉,旗界机关悉主持。准备薪米为火种,安排箱笥贮枪枝。

  将军事发驱移徙,革命师兴失助支。事后闻将棺载器,女中豪杰国中师。

  如果说谭人凤以《十哭》倾诉了一个个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塑造了一批矢志不渝、英勇奋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烈群像,那么,谭人凤又以《十颂》歌颂了一个个机智出险的革命党人的动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机智勇敢、坚决顽强、临危应变的革命党人群像。

  三

  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如谭人凤在《十颂》中“天留大将他年用”的诗句所预言的那样,这些幸存下来的同志们,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革命意志更为坚定,革命斗志更加昂扬,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执信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发动广东民军会攻省城,迫使清水师提督李准投诚,对于促成广东“兵不血刃”而光复,起了重大作用。民国成立后,担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广东审计院长等职,积极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1920年9月到虎门调停驻军与东莞民军冲突时被桂系军阀杀害。孙中山闻噩耗后悲痛地说:“执信是革命的圣人”。“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

  熊克武于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即在上海组织蜀军,经黄兴推荐任蜀军北伐军总司令,后又积极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历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和讨贼军总司令等职。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他坚决拒绝蒋介石诱迫他携家属飞往台湾的提议,毅然发表书面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迎接成都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与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密切合作,对安定西南社会秩序,完成民主改革,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懋辛出狱后追随孙中山,谋刺摄政王,并在护国、护法斗争中坚决讨伐袁世凯和北洋军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但懋辛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历任四川军政府成都府知事,四川靖国军第一军军长、代省长、陆军上将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等要职。

  严骥于1911年冬应方声涛之邀,入陆军十七镇,参加光复成都的战斗,1913年随许崇智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为方声涛的滇军第四梯团军需处长。后又参加护法运动,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府参议、滇浙联军军粮局局长,曾以专车护送孙中山赴汕头。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委员。

  刘梅卿、郑坤、陆领、严骥、何克夫等人后来也继续追随孙中山,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徐宗汉、卓国华后来分别与黄兴、刘梅卿结成革命伴侣,成为黄兴、刘梅卿开展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

  所以,谭人凤在《十颂》中对生还革命志士的高度赞扬,就是对革命者生命的热诚歌颂,也是一首首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的希望之歌、未来之歌。正是这种对希望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促使谭人凤没有被失败和鲜血所吓倒,而是坚强站了起来,继续奋勇前行,积极与宋教仁、陈其美等人联络安徽、湖北、湖南、江苏以及四川、陕西等省的革命党人,努力发展和壮大长江流域的革命力量,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各省党人的响应乃至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谭人凤的 《十颂》,以诗的语言记述了十多位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志士脱险的经历,宣传了革命党人惊天震地的反清壮举,表现了革命党人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揭示了黄花岗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同时也反映谭人凤经过黄花岗起义血与火的考验,从一个个生还者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事业的火种和希望,革命思想更趋成熟、革命意志更加坚定、革命方向更为明确,对于研究黄花岗起义以及谭人凤在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的思想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