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平民革命”思想溯源

辛亥革命网 2020-08-06 08:58 来源:团结报 作者:陶季邑 查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概念是邓演达“平民革命”概念的思想渊源。

  关于邓演达“平民革命”理论的思想渊源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很少有人进行探讨或者探讨得极为不够。笔者现初步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概念是邓演达“平民革命”概念的思想渊源。

  邓演达“平民革命”概念的思想渊源

  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人在日本制订了《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其中说:“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其枢机而已。”“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05页。)从这两段中可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就是实现三民主义的革命,而“平民革命”就是实现民权主义的革命;两者的关系是:前者包括后者,后者是前者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但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前,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党“一大”以后,孙中山继续论述并经常论述“国民革命”这个概念,少提“平民革命”。1925年3月11日,他在《国事遗嘱》一文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此处的“国民革命”仍指实行三民主义的革命。但1924年以后,孙中山所谓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亦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其性质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目的是在中国建立起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亦即“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国家,或者说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

  孙中山逝世以后,起初在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一直沿用孙中山的“国民革命”这个概念。如1926年1月1日,邓演达在《关于游欧的报告》一文中多次使用“国民革命”概念,并说:“与外国的革命党人和革命民众联合,是中国国民革命最重要的策略。”1926年5月1日在《今年“五一”节之意义》一文中又多次使用“国民革命”概念,并说:“中国的国民革命自然不是欧洲民主主义式的单纯对封建制度的革命。”

  邓演达的“国民革命”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但在国共合作时期,邓演达的“国民革命”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广义的“国民革命”如同此时期孙中山的一样,是指实行新三民主义的革命。如1927年7月3日,邓演达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我们现在又应该注意什么呢?》一文,说:“中国的国民革命,就是实现三民主义的革命。”其中,“民族主义是革帝国主义者统治的命而求中国的自由独立”,“民权主义是革封建政治的命而造成民主的政治”,“民生主义是革封建经济的命而得着非资本主义建设道路”。其狭义的“国民革命”则是指中国革帝国主义的命,亦即实现民族主义的革命。如1927年6月19日,邓演达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说:“目前中国的革命是对帝国主义的,所以叫做国民革命。”(周天度编:《邓演达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9页。)

  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概念

  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继续执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探索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概念,逐渐使用“平民革命”来取代“国民革命”。1927年11月1日,他和宋庆龄、陈友仁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一文中阐述了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的意义,主张建立“平民的政权”。1928年3月5日,邓演达在柏林写信给上海的季方(正成),信中就提出和使用了“平民革命”概念,说:“伟大的平民革命”“在中国说是农民革命”。(梅日新、邓演超主编:《邓演达文集新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47页。)1931年6月25日,他在《怎样去复兴中国革命——平民革命?》一文中还解释了他现在为什么要使用“平民革命”来取代“国民革命”概念,说:“‘国民革命’的名词在过去曾经普遍的称道着,但是因为他的内含与实际的表现,已非常模糊不清,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称呼中国革命为平民革命。”(周天度编:《邓演达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9页。)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平民革命”概念的内涵主要是:1.如同孙中山一样,邓演达认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但不同于孙中山,邓演达还主张要打倒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2.如同孙中山一样,邓演达认为,要扶助农工和利用农工进行中国革命,但不同于孙中山,邓演达主张“平民群众”必须“以农工为中心”。3.如同孙中山一样,邓演达认为,小资产阶级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动力之一,但不同于孙中山,邓演达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大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属于革命对象,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反帝反封,但并不彻底,不过还是“应该可以”利用的。显然,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邓演达的“平民革命”概念,不仅在概念表达上沿用了中国同盟会时期孙中山的“平民革命”语词,而且在概念内涵上继承和发展了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国民革命”概念的内涵。因此,也可以说,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概念是邓演达“平民革命”概念的思想渊源。这从一个角度更加说明,邓演达始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所以,宋庆龄于1941年11月28日在香港《华商报》上撰文说:“对于总理的教义和政策,邓同志是彻底地了解,而又努力地想得其实现。”

  (作者系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