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诗雄宁调元传》前言(3)
辛亥革命网 2019-03-11 13:4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邓江祁 查看:
此外,褚斌杰主编的《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下)》(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1)、周啸天编《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王充闾选注的《诗性智慧 古代哲理诗三百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陶文鹏主编的《历代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5)、艾治平的《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7)周啸天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郑竹青等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通典(上)》(解放军出版社, 1999)王晋熙等编译的《金元明清绝句英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马宏强编《近当代诗三百首》(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王建民主编的《千古绝唱 历代绝笔诗词大观》(长征出版社, 2004)、罗宗强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4卷 明清近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姜烁编《千古英雄绝命辞》(团结出版社, 2005)、傅德岷主编的《中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杨朝伟主编的《武昌首义诗词楹联大观》(武汉出版社, 2005)、尹志武编注的《中国历代名家诗词选》(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6)、袁行霈等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中华书局, 2007)、周啸天选注《百代千家绝句诗(下)》(黄山书社, 2007)、黄士华编著的《诗词纪事》(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解放军红叶诗社选编的《百年抗争诗词选萃》(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8)、刘梦芙编《二十世纪中华词选(下)》(黄山书社, 2008)、荣斌编《咏梅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 2008)、郭杰等主编的《图文本·中国文学史话(近代文学)》(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8)、方克立等主编的《湘学史(1)》(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雍桂良等编《中华民国诗词大典(第1册)》(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焦文彬等主编《近代文学(上)》(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杨子才著《民国六百家诗钞(1911-1949年)》(长征出版社, 2009)、张永芳编著的《近代诗歌选注》(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王龙君编著的《最唯美的诗歌散文》(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石叟等编《中华民国诗千首》(海南出版社, 2013)、董雁南编《近现代爱国诗文选》(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6)、陈伯海主编的《唐诗学文献集粹(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等诗文选集也均选录了宁调元的诗文,为广大读者认识和了解宁调元及其诗文,推进宁调元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研究宁调元道德文章方面的学术论文日益增多。主要有:杨光辉的《宁调元生年考》(《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关爱和等《辛亥革命烈士宁调元诗文简论》(《中州学刊》,1982年第1期)、曾永玲的《愿播热风高万丈,风雨不住注神州——革命诗人宁调元》(赵矢元:《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杨天石的《浅析宁调元的作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刘湘雅的《宁调元爱国主义思想述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3期)和《宁调元思想品德述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第3期),曾景忠的《铁窗难锁革命志,碧血涌浇自由花——辛亥时期烈士南社诗人宁调元的革命精神和气节》(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秘书处编:《南学通讯(第十期)》,2001年版)和《记宁调元的革命精神和气节》(《传记文学》,2003年第6期),朱玉华的《论南社英杰宁调元的革命精神》(《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孙之梅的《湖湘英杰宁调元的志士人生》(《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宁调元与秋瑾交游考》(《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南社创始人宁调元诗歌风貌变迁》(《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4 年 11月)、《南社创始人宁调元早期的诗歌创作》(《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和《宁调元铁窗三年的诗歌创作及其特色》(《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王杨的《抒悲愤之情,扬雷霆之声:浅析近代诗人宁调元的狱中诗》(《新余高专学报》,2010年第2期)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些研究生将宁调元研究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有:唐建明的硕士论文《宁调元生平及思想述论》(2001年)和陈陇芳硕士论文《南社作家宁调元文学创作研究》(2015年)。前者对宁调元的生平事迹及民族主义思想做了较为详细探讨,并指出,宁调元是一位寓学识、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三位于一体的激进民主革命活动家。后者则在全面考察宁调元革命生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宁调元文学思想的形成,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诗、词和散文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以展现宁调元文学创作的全貌。此外,郝丽秀的硕士学位论文《南社湖湘巨子傅尃研究》(2011年)、王翼飞的硕士学位论文《近代湖湘词人群体研究》(2011年)、崔颖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旭及其文学研究》(2014年)等,虽然未将宁调元研究作为其学位论文的选题,但在其学位论文中也都提及了宁调元与其研究对象的交往和友谊及其相互影响。
四是宁调元的遗著重新出版。宁调元1913年9月就义后,其遗著由傅專、刘谦收集,经柳亚子编辑成《太一遗书》和《太一遗书续刊》于1915年至1916年陆续刊行。其中《太一遗书》共7种,13卷:《朗吟诗草 》三卷、《南幽百绝句》一卷、《明夷诗抄》二卷、《明夷词抄》一卷、《太一诗存》四卷、《太一箋启》一卷、《太一文存》一卷;《太一遗书续刊》共7种,12卷:《箋启补遗》一卷、《诗存补遗》一卷、《读〈汉书〉札记》一卷、《〈庄子〉补释》一卷、《南幽杂俎》二卷、《南幽笔記》一卷、《太一丛话》五卷。
但由于出版年代久远,加之当时出版数量很少,给日益兴起的宁调元研究带来不便。鉴此,编纂出版宁调元遗著工作得到重视。1996年,经宁志荣点校的《太一遗书》中的《太一丛话》五卷及《南幽杂俎》二卷被列为《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丛书中的一部,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版的首部宁调元文集。1998年,杨天石、曾景忠将柳亚子等人整理的《太一遗书》列为上编,将其辑录所得的宁调元遗文列为下编,编成《宁调元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集较柳亚子等人整理的《太一遗书》更趋完备,是为迄今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宁调元文集。2008年,杨天石、曾景忠所编《宁调元集》又被列入《湖湘文库》甲编第357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再版。宁调元遗著的完善和重新出版,对于宁调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无疑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是相关领域研究异军突起。一百多年来,在宁调元研究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这就是宁调元既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革命文学社团、被称为同盟会的宣传部——南社的创始人和巨擘之一,也是“南社的光荣和旗帜”。因此,南社研究不可能没有宁调元。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宁调元就被南社研究者所关注。1930年,曼昭在《南社诗话》中,盛赞宁调元的宽广胸襟,把宁调元的视死如归精神,与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张苍水(张煌言)相比:“太一以癸丑六月入狱,至九月绝命。狱中所为诗凡二十五首。感喟苍凉。太一诗文才气本奔放,至是益激宕矣。‘今日凭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张苍水临命时,叹曰:‘好山色。’呜呼!革命党人之胸襟,革命党诗人之胸襟!”[5]1943年,胡朴安也在其《南社诗话》中,评价宁调元“才气奔放”,认为宁诗“学有根底,满腔热血,化作文字,随处发泄。故其所作,异于时流。其诗以缙绅定字学论之,或议其粗豪,或议其无律,而不知其固草泽文学本色也”[6] 。而宁词则“慷慨可诵,虽不可以词人之词律之,而才气实无两也”[7]。同时,他指出,当南北议和时,宁调元极端反对,故有“未食帝羓总积恨”及“铁铸九州浑是错”之句,“其满腔不平之慨,时于言外见之”。胡朴安还认为,宁调元 “倜傥多英气,即席赋诗,凌砾座人”,在继承古代诗人风格方面,宁诗也很有特点,《集定庵句,柬楚伧、鹓雏》,尽管是采撷龚自珍诗句联缀而成的诗,不能算是真正的创作,然而,其联缀巧妙,犹如创作一样,意境优美,寓意深刻。[8]然而,因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南社研究却一直萧索。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社“由于柳亚子与苏曼殊在国内外的声望,这个民初的文学社团终于现今复兴起来了!”1979年11月,茅盾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和中国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现在谈继承遗产,应当从《诗经》、《楚辞》直到章太炎、柳亚子。我认为,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由于柳亚子得到高度评价,柳亚子及其参与发起并为之付出巨大心血的南社也因此受到空前的重视。1980年,王晶垚写于1974年的《南社始末》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上发表,裘柱常的《关于南社》在《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上刊发。是年,杨天石与刘彦成完成于1962年的专著《南社》也终于由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王承礼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南社》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上刊发,郑逸梅的《南社丛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6月21日,全国政协隆重举行柳亚子逝世25周年纪念大会。1987年5月,民革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作协、中国史学会联合在苏州召开了纪念柳亚子诞辰100周年暨南社发起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88年,金绍先、臧克家、叶至善、王奇、柳无非等人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支持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开展活动,为祖国和平统一作贡献》的联合发言。1989年5月,以柳亚子的长子柳元忌为会长的“国际南学会”在美国加州成立,秘书处设在香港,会员遍及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荷兰、捷克等七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近百人,该会还编辑印行《国际南社学会丛刊》《国际南社学会通讯》和《南社丛书》。1990年11月13日,“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印行《南学通讯》。随后,广东南社研究会、云南南社研究会、江苏南社研究会、上海南社学研究中心等地区性的南社研究会也相继成立。
南社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也促进了宁调元研究发展。王晶垚的《南社始末》一文中称宁调元为“南社的优秀代表人物”,重点介绍了宁调元在狱中撰写《南社序》,赞助南社创立和投身反清革命,致力革命宣传和积极参与“二次革命”等事迹,并引用宁诗多首。王承礼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南社》中提及“参加实际革命工作”,“最后献出了自己生命”的“南社著名诗人之一”宁调元。杨天石、刘彦成合著的《南社》在第五部分“南社成员的创作”中,重点介绍“参与筹创南社”的宁调元的生平事迹及其“反映一个革命者的精神面貌”的诗作,并将宁诗的特色以1913年“二次革命”第二次入狱为中点,分为前后两期,认为“乐观豪放是他前期狱中诗的特色”,第二次入狱后,“诗风转为凄厉哀伤”。1981年,郑逸梅在《南社丛谈》的《南社社友事略》中,对宁调元生平作了介绍,并录其《丙午被捕作于巴陵县署》《残棋》《书感》等三首诗作。1994年,钱仲联在《南社吟坛点将录》中将宁调元列入步军头领一十员中的“天牢星病关索杨雄”,系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之一,并题诗曰:“读罢南幽浩气吟,楚囚两系志难沉。明夷太乙篇多少,字字黄龙痛饮心。”虽然钱仲联对宁调元所排之位置和评诗未必适当,但能在1000多社员被选出,并列入前三十六员,亦可见宁调元在南社研究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2017年,曾景忠发表《宁调元与南社的创立》(《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一文,认为宁调元是除陈、高、柳之外,“最积极的推动南社创立者”。此外,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杨天石等《南社史长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孙之梅的《南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柳无忌的《南社人物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栾梅健的《民间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6)、卢文芸的《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与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汪梦川的《南社词人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张春田的《革命与抒情 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 1903-1923》(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陈国安的《南社旧体文学著述叙录 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等南社研究著作也都从不同方面论及或介绍宁调元及其文学作品。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南社研究也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有孙之梅的博士论文《南社研究》(2000年)、卢文芸的博士论文《变革与局限——南社文化论》(2002年)、汪梦川的博士论文《南社词人研究》(2007年)、邱睿的博士论文《南社诗人群体研究》(2010年)等,在其相关章节中也有涉及对宁调元及其作品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