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设想及当代启示

辛亥革命网 2019-01-17 10:03 来源:上海中山学社 作者:戴鞍钢 查看:

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曾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份在中国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和改革教育制度及选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蓝图。但孙中山的美好愿望,却遭冷遇。

  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曾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份在中国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和改革教育制度及选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蓝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实现民富国强。但孙中山的美好愿望,却遭冷遇。严酷的现实,促使孙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决意从推翻专制统治、创立民主共和政体着手,去实现其国内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设想和民富国强的夙愿。

  孙中山自投身革命事业后,始终将中国所面临和要解决的诸问题置予世界大背景下考察,他的这种世界意识和眼光,使他能够一直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趋势,引领和推进革命的发展,也令当时众多爱国者折服并追随他参与革命。

  1912年1月1日,民国肇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揭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还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从海外赶回祖国的途中,孙中山就明确指出:“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他所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即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倡导兴办实业,努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财政部拟定了“商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银行。具有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则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结社、言论、出版的自由;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这些都给有志于投资实业的人们,以信心和鼓舞。

  1912年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又先后至上海、武汉、福州、广州、北京等地,宣传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的主张,强调“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仆抱三民主义以民生为归宿,即是注重实业”,并且全力投入提倡实业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中。因当时袁世凯的真实面目尚未完全暴露,孙中山觉得以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为主要目标的政治革命,已经圆满成功,余下的问题,是怎样使人民尽快摆脱贫困,早日使国家富强起来,也就是怎样去完成振兴实业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他指出:“革命非即能使中国富强也,不过借此过渡,以达彼岸。吾人必牺牲目前私利,而求将来之幸福。”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孙中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都号召大力兴办实业,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他在杭州国民党浙支部欢迎会上的演说中,语重心长地强调:“今天革命的目的——建立共和,虽是已达,但建国大业尚未开始,人民还很苦,强邻还虎视。要建设一个富强的民国,首先要实施民生主义。实施民生主义的四大纲领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铁路国有,教育普及。这是改革社会,提高人民生活主要途径。”他特别重视发展铁路事业,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实业的关键之处。1912年8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转载英国伦敦《每日邮报》驻天津记者对孙中山的采访:“他(指孙中山——引者)目前的努力是致力于国家实业的发展,特别是建设铁路大干线,因为这将打破地域封闭,并创造新的财富。”为此在强调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孙中山主张充分利用外资,同年9月12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孙中山建议中国全境对外开放,允许外国人居住和外国企业常驻,但必须服从中国司法管辖,由此将设立特别法庭。”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从注重倡导实业转而更多地关注现实的政治斗争。自那以后,他为重建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开展英勇斗争,同时进一步思考、架构全面推进中国实业建设的宏伟方案。1917年7月15日《纽约时报》载,孙中山对前去访谈的美国商人表示“中国必须依照人民的意愿重建政府,消除歧视和治外法权,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真正行使自己的主权。中国应该认真规划国内的发展,并以其理性和智慧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1918年曾在广州与孙中山会晤的美国人甘博,曾引述孙中山的论断“民生是政府的中心、经济的中心、所有历史活动的中心……当我们对这个中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就会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1919年,孙中山完成了著名的《实业计划》一书。同年,他挥笔为上海中华实业协会主办的《实业旬报》创刊号题词:“振兴实业以裕民生,实今日救国之急务也。”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近代中国内容最宏富的实业发展方案。它由六大计划组成,强调以大力发展交通业为先导,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提出在十至二十年的时间内,在中国的华北、华东和华南分别修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三个大型海港,四个二等海港,九个三等海港,十五个渔港。与此同时,修筑总长十万英里的铁路,组成中央、西北、东北、东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构成一个连结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另外,还要在全国修建一百万英里的公路和治理、疏浚江河湖泊,使海运、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相联结,结成一全国性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各地的矿藏资源,发展各类轻重工业和推动农业的近代化。这一内容丰富、气魄宏伟的建设方案,把近代中国的实业思想和主张推向了新的高峰。其中要点之一,是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设想。

  孙中山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设想的重点,是以上海为龙头的沿海及长江流域为主干,带动和促进西部及更广大地区的振兴。他曾多次指出,前者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技术和管理人才比较集中,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又有一定的基础,以它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基点和后援,是相当合理的。翻开《建国方略》等论著,孙中山的方针清晰可见,即以前者为骨干,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纵横交错的运河系统和便捷短途的公路运输线,向四面八方辐射,将全国各大地区联成一体,大力推动内陆及边远省区的经济建设,缩小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在总体上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孙中山曾以美国西部开发和加拿大一些落后地区经济拓展等实例,说明上述设想是可行的,并从各种角度,具体阐述了他的这些想法。

  虽然孙中山壮志未酬,他对谋求国内各区域经济联动进而实现民富国强的殚思极虑和不懈努力,永远彪炳史册,亦对当今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中华儿女极富教益。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其中要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回顾孙中山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设想,其历史启示和当代价值仍能深切体会和清晰展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