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与黄花岗起义——纪念黄花岗起义107周年(3)

辛亥革命网 2018-04-09 09:00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作者:邓江祁 查看:

谭人凤不仅是黄花岗起义的主要筹划者和重要参与者,为起义的筹备和发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且还是黄花岗革命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建立和巩固民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文甫,字炽,号夷丘,广东东莞兰乡李屋村 (今属博罗) 人,从小就喜欢读书,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乃与莫纪彭、林直勉、黄侠毅等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小组,到各地宣传革命,提出“内争国权,外御强敌”。1911年4月李文甫加入“选锋”,参与黄花岗起义。起义时,李率敢死队跟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转战飞来庙、北较场等地,在战斗中不幸足部中弹被俘。翌日,被押赴刑场,壮烈殉国,年仅22岁。谭人凤为之作《哭李文甫》云:

  温温儒雅可人儿,追逐群雄举义旗。已遣师徒同解散,又遵命令急奔随。

  单身赴难偿心愿,一死留名载口碑。愧杀彼人甘卖友,偷生苟活世同嗤。

  林尹民,字靖庵,福建闽侯人。他少以孝悌闻,素有大志,曾东渡日本留学,入读成城学校,毕业后又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初知广东革命党人将有大举,毅然与友携军械六箱返国参加起义。起义时,林尹民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攻打广东督署,英勇战死,年仅24岁。谭人凤又为之作《哭林尹民》云:

  品质学粹迈群伦,声望同推席上珍。矢志复仇殲彼虏,存心济世尹斯民。

  仓皇出阵前无敌,冒昧开枪后有人。寄语吾侪继起者,兵宜揀练技宜纯。

  5月18日,尚沉浸在对于此次起义中英勇献身的志士哀痛之中的谭人凤,又得知这次起义的总指挥赵声因悲痛过度而病逝的噩耗。

  赵声,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1881年3月16日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17岁中秀才,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秘密散发。1905年秋后,任江阴新军教官。不久辞职,随郭人漳到广西,任广西巡防营管带,后回南京任33标2营管带,旋升标统,并秘密加入同盟会,传播革命思想,外联同志,积极策动反清武装斗争。次年改任新军第一标统,后因联络革命党人谋举义事,被两广总督张人骏所疑忌,被迫于1909年3月弃职回归故里。1909年底,赵声再度返回广州,参与策划指挥广州新军起义,率部在城中作内应,由于新军指挥倪映典牺牲而军中无主,起义猝因失去联络而失败。后脱险逃到香港。1910年11月,赵声应孙中山之召,与黄兴等再次筹划广州起义,并被推举为统筹部副部长。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会会员汇集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赵为起义军总指挥,准备发动十路进攻,并亲率苏皖党人百人,进攻清军广州水师提督署。后因其为广州城内官吏所熟识,不便先入城。27日,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之时,赵声正率领着300多革命党人赶往广州参加起义,但刚到广州城下,起义已经失败。当化装逃出广州的黄兴在香港与赵声相见时,赵声与黄兴抱头痛哭一场,然后是“哇”的一声呕出大口大口的鲜血。5月18日,忧愤成疾的赵声在香港的一家医院里用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吟完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杜诗后溘然长逝,年仅30岁。赵声是同盟会的重要军事领导人,在策划黄花岗起义期间,谭人凤曾与其朝夕相处。因此,赵声的逝世是同盟会的重大损失,对谭人凤也是很大的打击。谭人凤又含泪作《哭赵百先》云:

  才哭群英泪湿巾,胡令君病又辞尘。两番定策堕人手,一气填膺丧此身。

  威信谁收军界望,炎氛难返岭头春。我悲前路茫无主,肝胆相输已乏人。[4]

  通过以上哀诗,谭人凤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面,歌颂了一个个革命党人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塑造了一批矢志不渝、英勇奋斗、宁死不屈的革命党人英雄群像。

  写完《哭赵百先》之后,谭人凤又含泪将以上十首哀诗编为“狂风妒雨吹散国魂,伤心惨目地暗天昏”的“十哭”。同时又陆续作“犁庭扫穴分队纵横,党人战绩烈烈轰轰”的“十颂”、“顾瞻世局火热水深,春秋大义秉笔诛心”的“十詈”、“药苦利病言逆利心,发奸摘伏藉当良箴”的“十戒”和“革新事业靡易靡难,宏纲要领预备宜完”的“十要”,共计七律五十首,其中“十哭十颂十詈言已往,十戒十要警将来”。谭人凤认为,这些七律诗“虽俚鄙无文,难免效颦之诮,然以个中人谈个中事,情真语挚,亦未必非党人之所乐闻”,因而将之编为《劫后闻吟录》一册,作为对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的战友的永久纪念。[2]6

  三

  在为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的战友们写下一首首哀诗,编写《劫后闻吟录》的同时,谭人凤决心继承和发扬黄花岗起义烈士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因此,他擦干泪水,毅然与宋教仁、陈其美等人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划长江流域的反清革命起义,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清政府的垮台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民国成立后,谭人凤并没有忘记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的战友们,以宣传黄花岗起义烈士英勇事迹、弘扬黄花岗革命精神,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为己任。1912年5月,黄花岗起义周年(阳历5月15日)来临之际,谭人凤怀着悲痛的心情,特作《薤歌——三月二十九日纪念黄花岗烈士》,以示对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烈士的纪念:

   呜呼,论功邀赏客,未见昔人颈刀催。黄花落,黄花开,花开花落年年在,人去不复回。

   呜呼,大名争自娱,他人热血代购来。黄花落,黄花开,花开花落年年在,人去不复回。

  呜呼,国存身永死,当年姓氏半成灰。黄花落,黄花开,花开花落年年在,人去不复回。[4]

  与此同时,谭人凤还将其歌颂黄花岗起义烈士英勇奋斗、视死如归革命精神的“十哭”也予以公开发表,以示对黄花岗起义烈士的悼念。5月15日,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驻沪支部在上海新新舞台召开的纪念黄花岗起义周年大会,谭人凤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出席大会。大会主持人诸民谊报告开会理由后,谭人凤第一个发表演说,以亲历人的身份讲述起义失败的原因和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痛快淋漓,足为诸烈士吐气” [5]。

  自此之后,谭人凤以发扬和宣传黄花岗革命精神为己任,鼓励民众为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国而奋斗。1916年护国战争期间,赴山东调处民军矛盾之际,谭人凤在山东军民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黄花岗一役,莘莘学子,落落奇才,同时死难者且有七十二烈士,当亦诸君之所共闻。夫好生恶死,人之恒情,而乃不惜生命甘心就死,果何为乎?为欲惩顽振懦,唤醒国魂而已,为求国利民福,愿牺牲少数以谋多数之幸福而已。”他号召山东军民团结一致,除恶务尽,巩固民国,以慰烈士英灵于地下。 [2]126

  护法战争期间,谭人凤坚决拥护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军政府,并于1918年5月亲赴广州支持讨逆护法。5月8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黄花岗起义7周年前夕,谭人凤特作《祭七十二烈士文》,表示对烈士的深切的悼念和追思:“呜呼!今何日乎?是我同志昔年起义广州,惊天动地之日,又即我民国成立追念殊勋永定为纪念之日也。然则是日也,固四万万国民人人感想之日,岂独人凤一人已哉!然人之于是日也,不过膜拜英雄;人凤之于是日也,则尤怆怀故旧。”同时,他联系现实,对破坏共和,危害民国的北洋政府给予猛烈的抨击:“翻云覆雨,大乱相寻,权奸窃位,妖孽殃民,政客捣鬼,武人弄兵,国几不国,谁与国存?呜呼,吾人掘井,彼辈饮水而忘源;吾徒流血,彼辈攘利而争权。同根共本,萁豆相煎,死者长已矣,生者将何以自全?”最后,谭人凤坚定表示:“我惭力薄,冀借威灵,誓歼丑类,奠定共和。” [2]275 次日,即5月9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为黄花岗起义7周年纪念日,上午8时,谭人凤一早就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吊祭,久久不忍离去,因赋七绝三首,以表示对烈士们的尊敬与思念:

  黄花零落一荒岗,七二英雄作墓场。无限凄风无限恨,我来凭吊泪盈行。

  黄花零落旧时岗,荒塜累累一鬼乡。自得侠魂光土壤,几多臭骨有余香。

  痛惜羊城罹劫灰,英雄丛葬骨成堆。荒岗寂寞黄花冷,赖有知心话夜台。[2]276

  1919年春,谭人凤的《革命词评》(后经石广权定名为《石叟牌词》)[6]撰写完成,在其中的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组中,详细记录黄花岗起义之始末,又给后人留下了一段黄花岗起义的信史。是年5月,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后,贫病交加的谭人凤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线生机”,再一次发扬黄花岗革命精神,重振革命雄风,率先公开表态,坚决支持北京大学生的爱国行动,严厉谴责北京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暴行。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谭人凤又先后关注和支持广东、天津等地的学生爱国运动,通过发表演讲、电诘反动政府等有力行动,对两地学生爱国运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再立殊功。[7]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谭人凤不仅是黄花岗起义的主要筹划者和重要参与者,为起义的筹备和发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且还是黄花岗革命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建立和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泱泱.黄兴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 石芳勤.谭人凤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孙中山全集(第6卷) [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 邓江祁.谭人凤佚诗选[J].(湖南)文史拾遗,2017(2).

  [5] 大追悼会纪事[J].申报,1912-05-15.

  [6] 邓江祁. 《石叟牌词》写作时间新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0.

  [7] 邓江祁. 论谭人凤对五四运动的重要贡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1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