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中山振兴中华看中国梦的历史内涵(2)

辛亥革命网 2016-05-30 16:19 来源:团结杂志 作者:黄顺力 查看:

我们理解认识“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其逻辑起点应从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开始,以此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意义。

  二是描绘和建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凝聚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愿景和奋斗目标。

  在晚清国家贫弱、落后挨打的时代背景下,孙中山先生认为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是当务之急,但也要注重“建设”,即在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同时,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他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说:“中国现在受条约的束缚,失了政治的主权,不但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因此一定要开展反清革命,要反对列强侵略,而“我们革命成功,民国统一之后,要建设一个新国家,一定是要开矿,设工厂,谋国家富足”。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其精心规划的《实业计划》一书中强调:“此书为实业计划之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认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力主发展实业才能达到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目的。故此,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从改良农业、兴办水利、移民垦荒,到大兴铁路、建设港口、发展交通、开发矿产等等,计划内容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为我们描绘和建构了一幅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其时,孙中山先生曾满怀信心地预言:“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出现新世纪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着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虽然囿于那个时代的特殊环境,在孙中山先生的有生之年,他的宏图远略未能实现,但却因其凝聚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宏大愿景和奋斗目标,而为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已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三是恢复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锻造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毋庸讳言,近代以来一方面是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的真理,另一方面又在“欧风美雨”的侵袭下,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所谓“中国积弱,至今极矣”,“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即为其时国情的真实写照。为此,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自古以来有民族文化,但近代以来却没了民族精神,故至今弱小,被人轻视。故振兴中华,首先要提倡民族主义,恢复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来挽救国家的贫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族主义”思想是其重点,即“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这个“新主义”就是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他还明确指出:“迨中国之同胞发生强烈之民族意识,并民族能力之自信,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

  由上述可见,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认为要在世界上恢复中华民族的固有地位,首先要恢复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包括民族统一、团结御侮、自强奋进等思想在内的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以锻造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从振兴中华到“中国梦”的提出,正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客观实践。

  三、结语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灾难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抗争史、救国史和民族复兴史,而这一历史过程直至本世纪中叶,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史!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回眸,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挽救贫弱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地艰苦奋斗,作为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时代口号的孙中山先生已然成为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驱先路。有基于此,纪念孙中山先生有三点现实意义可以给予我们新的时代启迪:

  第一,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宏愿是要把一个外遭列强侵略、内受封建压迫的贫弱中国,改造建设成为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既与“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本质内涵高度吻合,也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纪念孙中山先生,认识从“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近代中国所遭受过的苦难与屈辱,更加踏实地从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有信心地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这正是对我们当今坚持道路自信的历史启迪。

  第二,从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思想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学者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金冲及语)笔者认为,孙中山先生号召“振兴中华”一是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变革(革命),二是着眼于改变人民贫穷的命运(建设),体现的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在“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这一彻底的、完美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其意义将更为深远而巨大。

  第三,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以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训为激励,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历过太多的折磨和苦难,但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滋养的中华民族也有着无穷的、蓬勃的生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整体利益,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期盼。在经历了百余年的民族磨难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势将不可阻挡。这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就要将“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联结海峡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把握历史机遇,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携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把伟大的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奋斗,攻坚克难,“革命”即将成功,让我们继续努力!

  (黄顺力,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