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刘氏双烈先祖家世考证与思索
辛亥革命网 2015-04-20 14:0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辛亥革命烈士刘之良、刘之堂系亲兄弟,分别为晚清光诸年间文、武举人,刘之良曾在皖北天长、泗州任知县、知州,刘之堂任幕宾,不满朝廷腐败,日睹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改良主义救国运动惨遭失败的现实,认识到只有实行民主革命才能救国,早期追随同盟会徐锡麟、秋瑾策划的皖浙起义,失败后响应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号召,辞职回乡在巢县县城开办学堂,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西方科学文化,追随同盟会范鸿仙、柏文蔚、龚振鹏等革命志士,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斗争及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于1914年8月6日在当时安徽省城安庆英勇牺牲,时人誉为“辛亥巢县刘氏双烈”,在巢县东炮营村祖坟地建双烈墓,此墓1958年被毁,2015年3月巢湖市人民政府在南山烈士陵园启动慰烈工程重建双烈墓,于4月3日举行揭幕仪式及悼念活动,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双烈后裔亲属60多人参加了仪式及悼念活动。双烈后裔刘平贵遵照关工委和母校巢湖二中领导的安排,向二中学生代表200多人作了刘氏双烈事迹报告,旨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此后刘平贵由史志专家袁传华、族兄刘作根和堂弟刘前辉、刘前江陪同在西炮营村查阅《刘氏家谱》,经过分析考证,进一步弄清了刘氏双烈的家世渊源。出于对民族文化的崇尚,现将刘氏双烈先祖家世渊源简介如下:
刘氏双烈的远祖系北方匈奴刘猛后裔刘路独孤部落,归附鲜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行汉化,复姓独孤氏一部进驻中原,其中一支驻扎江西。其后裔火弥赤公元朝顺帝至正年间任江西右丞(正二品,为地方最高长官)在元末战争中忠于职守、保境安民,令左承守南昌,率军“平富州,复瑞州,立军营分义兵干户、水军千户,所事平”(注:《元史》卷二十五有江西行省右丞复富州记载)。后因省城南昌失陷,左承逃出陪火弥赤公奔抚州,遭敌军陈友谅围困,因敌军势重阵亡。阵亡前,布告军役,愿回乡为民者自便,发给路资;愿随军者,分由伯广、伯仲、伯润等七个儿子统领北徒。时因战乱,伯广、伯仲、伯润以外的四支沿途分散于皖境怀宁、纵阳、含山等地安家,失散各地。至巢县者有三支,长子伯广、七子伯仲率余部在城外安营扎寨两处,成犄角之势,伯仲善炮战,炮弹为圆卵石、火药配伍,始有东炮营、西炮营地名。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三年,褒奖前朝忠烈大臣,加封火弥赤公为“靖节元臣”,迎灵柩归藏东炮营,赐后裔刘姓,赐第于隍庙东侧,建刘氏祠堂,尊火弥赤公为巢县刘氏一世先祖,东炮营村、西炮营村为刘氏族人聚居地,据刘氏后人说,建房挖基时常见地下有大小如拳状的圆卵石,实为当年储备的炮弹配料。六子伯润于夏阁上流河畔辟土开疆、筑室造田,定居。长子伯广后移居柘皋玉关桥定居。《刘氏家谱》系清光绪11年修,对于七子伯仲后代记述较详,世代为宦,文武官员层出不穷,多武职。刘之良、刘之堂为第16世,在四兄弟中排行居昆仲,三弟、四弟名不详,事迹无考,其父于清光绪年间任巢县东炮营、西炮营统领。兄弟俩自幼秉承家风,习文尚武,文韬武略兼备,刀剑弓矢娴熟,擅长飞镖、飞石。兄弟俩在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中遇难,家道衰落,后裔流散。迄今,伯仲一支刘氏家族传至21世,东炮营、西炮营和巢湖城区有600余人,还有300余人分布在合肥、芜湖、阜阳和北京、南京、无锡、广州、西安以及四川、新疆、黑龙江等地,还有数十人在港台和海外,总计干人,均归化汉族,个别保留蒙古民族。以此为样本推算,火弥赤公以下的七支刘氏家族人口约有7000之众。
汉文化的强大根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包容性。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承载着一个民族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异彩纷呈,积累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为国魂。国魂乃一个国家国民特有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魂是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力的集中体现,神奇而强大。历史上中国曾被蒙古、满人入侵统治三百多年,建立元、清两个朝代,元、清灭亡,遗下臣民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为中国人,并且汉化,大多习汉俗,说汉语,用汉字,这是民族精神、民族灵魂和民族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近代中国也曾被日本入侵,其结果也是如此,日本投降后遗下的人在东北三省有数十万人,入中国籍称和族,多习汉俗,说汉语,用汉字。例如,1926年出生于日本静岗县的福田爱子,中文名付地,她17岁时被强征入伍来到中国,作打字员。日本投降后,成为遗孤留在中国东北,在被服厂当工人、会计和管理干部,后随军南下,在军营中得到人们的关爱,与中国军人结婚在湖南岳阳安家。她几度回日本家乡探亲,亲人和朋友劝她留下来,但她难以割舍中国情结,她爱故乡,更爱中国。她曾感叹地说:“如果没有我在中国36年的生活,就不能理解中国。有哪个民族,能象中国一样,把一个侵略国家留下来的几十万遗孤养大培养成人”。在安徽合肥,也有一位这样经历的日本老太太。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亲和力和包容性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浓缩和沉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为中国的国魂。中国魂是神奇而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现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维护并创新民族固有的中国文化,确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其核心和实质是确立现代中国文化和国魂—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注:刘平贵,安徽巢湖人,辛亥后裔、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陕西辛亥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