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
辛亥革命网 2015-04-13 09:59 来源:团结报 作者:胡波 查看:
1 孙中山研究学术史之缺失
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孙中山的研究和宣传、认识和了解,不仅使其逐渐形成了一门“显学”,而且也因此造就了大批专家学者。从1903年章士钊摘译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而成《大革命家孙逸仙》之滥觞,到1957年陈锡祺《同盟会成立前的孙中山》和1979年尚明轩的《孙中山传》的问世,再到当代《孙中山年谱长编》和孙中山传记以及大量研究论著的相继出版;从孙中山生平事迹的介绍和思想主张的评析,到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文化人格、时代背景、相关人物的深入研究;从早期政治宣传和社会动员的角度推介孙中山,到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文化创造,以及人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的当代社会的孙中山研究,等等。
但是,百年来的孙中山研究一直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历史审视和学术观照。虽然有不少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也有不少孙中山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如1985年3月在河北省涿县召开的“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就全面反映了国内外孙中山研究和孙中山著作出版方面的基本情况,深刻审视了国内外关于孙中山研究、三民主义研究、孙中山各个时期革命活动研究、孙中山与其他人物关系研究、孙中山在香港及国外革命活动研究、台湾香港地区及国外孙中山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使新时期孙中山研究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尴尬。但大部分文章主要是侧重于人物和事件本身的性质、状态、特点等的研究述评,对孙中山研究者的学术思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学术史方面的问题并未作过多的评析。
同样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外孙中山研究,只有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却缺乏学术史的梳理和文化价值的考量。即使有《广东省志·孙中山志》这样的志书编辑出版,也难逃支离破碎、以偏概全或挂一漏万的弊端。严格说来,这些仍然不是真正的孙中山研究的学术史。因为既没有对孙中山研究者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理论评述,又缺乏对孙中山研究的历史源流和发展状况等作整体的动态分析。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孙中山研究,其学术开创之功、学风刷新之功和学人孕育之功,在当代学术史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彰显。
孙中山研究的总结和反思,为什么一直未能真正进入学术史的研究层面?孙中山研究者们为何忽视或放弃自身的学术史研究?显然,这既受政治的和社会的双重因素影响,又与学者们自身的顾虑和学术思潮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前,孙中山研究因政治气候的变化而时断时续,也因意识形态和研究方法的影响而裹足不前,严格意义上的孙中山学术研究在资料、方法、立场、观点等方面的局限里难以有所作为。因此,也就无孙中山研究学术史可言。
孙中山研究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首先,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海外,孙中山研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其次,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大力推动和示范带头作用,也是孙中山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乃至史学研究的重镇所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再次,新思潮的兴起和新方法的应用以及新学人的加入,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孙中山研究;其四,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跨地域的合作研究,在客观上有利于孙中山研究摆脱政治或行政的影响而走向严谨客观的科学学术研讨,从而增强其学术性和学科性。
但是,孙中山研究的学术史一直未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有关孙中山研究的研讨缘起、发展脉络、时代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学术思想、学术传承、学术机构、学术活动、学术流派、学术成果、学术名家、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等学术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探讨,那些学术含量和借鉴价值较高的孙中山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至今仍缺乏学术思想的总结和学术价值的评估。而孙中山研究学术史的缺失,又在客观上影响了孙中山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以说,思想和认识上的障碍与逃避和中国式的自谦心理,是孙中山研究在当代学术史上迷失的根本原因,也是孙中山研究这一“显学”在新时期出现危机的症结所在。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就把“现存之实迹”与口述史料归为一类。在他看来:“现存之实迹——指其全部现存者。质言之,则现代史迹,现在日日所发生之事实,其中有构成史料价值之一部分也。采访而得其口说,此即口碑性质之史料也。”口述历史,尤其是专家学者个人生平的讲述和学术生涯的回顾,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学术史资料价值。
就孙中山学术研究而言,专家学者在孙中山研究方面的学术体验和人生感悟,就不仅仅属于个人的治学经验,也理所当然地属于孙中山研究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史学研究和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们口述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在孙中山研究方面的探索,以及对学术人生的回顾,既为孙中山研究留下珍贵而生动的学术史资料,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无论是从孙中山研究来说,还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去看,孙中山研究口述史,既是一次个体学术生涯的口述回忆和既往社会文化的再度呈现,又是一项孙中山研究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工程。
2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之实践
中山市是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83年8月28日,中山市在国内率先成立孙中山研究会,先后举办了许多场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会,不断地为推动孙中山研究鼓与呼,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30多年来,先后举办、承办或合办了多次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而且兴建了许多纪念孙中山的文化设施,如孙中山纪念堂、孙文纪念公园,建立了孙中山研究数据库和逸仙图书馆,出版了大量的孙中山研究方面的论著,在国内外同行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尤其是中山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正式启动“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文化工程,拟对海内外孙中山研究的名家大家进行口述史的采访、录音、录像和文字整理,以期记录他们在孙中山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所走过的学术历程,并对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人生感悟和学术期待等问题,作一个比较全面生动形象、客观真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