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辛亥北伐之湖北战区(4)
辛亥革命网 2015-08-31 15:0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蔡礼鸿 查看:
1月16日,熊秉坤部六时,九标自仓子埠,十标自毕家铺同时出发,向三山铺前进。至午后二时二十分,后尾部队均先后抵该地,自叶家店至三山铺皆为宿营地点。[9]
1月17日,鄂军河南籍军官马得胜、马骥云、刘风同等,以鄂豫毗连,鄂省首义,河南寂然,深引为恨,在河南旅汉同乡的支援下,报请鄂都督府组织河南奋勇军赴豫,作为北伐之助。黎元洪当予批准,并规定出发路线为:走新沟、云梦向孝感以北;或经应山向广水;或过平靖关向信阳。
刘公认为亦屡次向黎元洪表示:如能躬率一旅,出襄阳邓县北伐,实所深愿。
1月24日黎元洪委刘公为北伐左路军总司令官,带部队两标,会合季雨霖部,向北进攻。河南奋勇军,亦受刘公节制指挥。
1月25日,熊秉坤部早八时,以九标为前卫,于三山铺附近项家山集合出发,向甘家店前进。队伍先头于午后四时即抵黄陂县城,而接济至晚七时始到。[9]
1月26日,熊秉坤部早八时,在小西门外集合出发,向陈家岗前进。[9]
1月27日,汉阳留守清军一个宪兵营和四百余名巡警共计一千余人在停战即将结束,民军即将攻击的压力下,毅然决定自行独立,欢迎革命军。27日下午,该部在大别山(即龟山)打出白色旗帜,宣布反正。他们派出代表过江与革命军接洽,投入革命行列。
1月28日,据熊秉坤《行军纪事》载“早六时早膳后,七时出发。九标在前,十标在后,卫生、接济又在十标之后,向达家铺前进。一面派侦探向前方搜索,一面访问土人。据土人云:前三四日尚有敌兵来兴隆集买食物,至二十三日夜间全行退尽。其退甚速,而且利用夜间。余料必是兵穷粮尽,后援已绝,不得已乃出此退兵之策;不然北人彪悍善战,岂肯得而舍去耶。上午十一时,队伍抵罗家寨,百姓放鞭打旗欢迎,并备酒席款接。所谓‘箪食壶浆’重见于今日,只缘军旅事烦,酒席却之不受,有赏其来使。百姓见我军谨恭有礼,益加敬服。至下午一时,饬令宿营,九标在严家湾宿营,十标在达家铺宿营,协部在两路口宿营。旋后奉统制命令,速将占领各阵地绘图呈报,统领着刘参谋及徐参谋出外勘测,至午后四时二十分完毕,随即呈报统制矣。”[9]
同日,黎元洪再次发出进攻命令:第一、二支队于29日上午八时以前,开始渡江,分别占领汉口、汉阳各要点。有关各部作相应准备。北伐左路军和安襄郧荆招讨使两处,则电报下达,并致电季雨霖率部向南阳前进,“窃敌之侧背”。
此后,各路北伐大军浩浩荡荡向北挺进,势如破竹,如法国陆军部档案中高拉尔德(1912年1月29日,北京)致陆军部长先生的电报所言,“皇帝的军队—它也同样变成了共和派军队—不愿意战斗”,“不久前还被人们描述得急于重新参加战斗的朝廷军队,现在好像被革命党人的宣传征服了。在湖北的两千士兵(尤其是第十九步兵标),几天前站到了革命党方面,尽管段祺瑞将军采取了预防措施,将部队撤至汉口以北二百公里的湖北一河南交界处(位于广水和信阳州之间)”。“第一镇由于士兵逃跑而大量减员,共和派军队向北方挺进,一路均无战事”。 [10]
1月29日,革命军各部队全线出击,尤其以第三军攻势最为顺利,该军攻占新沟附近,向孝感(当时清军第一军、第二军总统官段祺瑞及其司令部均驻孝感)发起了攻击。这一攻击立即迫使清军将其集结在应城、云梦附近的部队收缩至德安(安陆)以策应孝感。第二军攻占祁家湾后再次向三叉埠突击,第一军则在攻占甘家店后进入对杨店驿附近进攻准备中。
此日,段祺瑞电告清廷内阁称,“汴、鄂清军日来逃降民军者不计其数,非军法可制伏,军心已失,万难续战”。随即派出代表要求与革命军停战,他表示愿意赞成共和制度。但此时他的部队未更换旗帜,而且清军仍在猛烈进攻陕西革命军。
1月30日,第三军、第二军继续进攻。双方在孝感、三叉埠继续交战,第三军已逼近孝感县城。南京临时政府连电湖北军政府不要再进攻,为此,湖北军政府开始制止各军的突击。是日,黎元洪直接下令给第三军司令官沈秉堃(因该军追击最猛):“北军已向我表同情。该处各员所上清廷之摺业饬报馆刻日登出,现敌军北退。已约定不得接触,免生意外冲突。湘桂各军务暂扎四汊河及新沟附近,万不可进扎孝感为要。”但革命军官兵已展开作战,加之连续几次停战,各部队都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