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黄兴的军事思想
辛亥革命网 2014-10-08 15:2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泱泱 查看:
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要领袖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开国二杰”之一,并且在其后维护共和、再造共和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关于他的爱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政治思想与活动,学术界已多论述,而关于他的军事思想,则相对研究尚不多,是值得加强研究的。本文想简单谈谈黄兴的军事思想,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研究者们较多的关注。
黄兴一生与军事结成了不解之缘。他是辛亥革命时期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民国成后首届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继之还先后参与领导了反袁的“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直至逝世。概括说来,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继承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的精华,吸取了中国历代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借鉴了所获西方军事科学的新知识,同时紧密结合国情和不同期敌、我、友情势以及地形等的发展变化,具有高度务实特色和时代风貌,在中国军事学由传统向代化转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择要提出数点,期待读者指正和补充。
其一,“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的起义方略。在华兴会成立会上的讲话中,黄兴说:“本会皆实行革命之同志,自当讨论发难之地点与方法以何者为适宜。一种为倾覆北京首都,建瓴以临海内,有如法国大革命发难于巴黎,英国大革命发难于伦敦。然英、法为市民革命,而非国民革命……若吾辈革命,既不能借北京偷安无识之市民得以扑灭虏廷,又非可与异族之禁卫军同谋合作。则是吾人发难,宜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这一方略要点有二:一是慎择发难地点,二是周密布置各地及时应援,均关乎全局,至关紧要。先由何省发难?黄兴当时选择湖南。他分析说:“今就湘省而论,军、学界思想日见发达,市民亦潜移默化,且同一排满宗旨之洪会党人久已蔓延固结……不难取湘省为根据地。”接着他又指出:“然使湘省首义,他省无起而应之者,则是以一隅敌天下,仍难直捣幽燕,驱鞑虏。故望诸同志对于本省、外省各界与有机缘者,分途运动,俟有成效,再议发难与应援之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他先后选择过华南的广西、云南、广东等省,最后选定长江流域的湖北:“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终于迎来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胜利。随后全国各地纷起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宣告诞生。
其二,革命力量由主要依靠会党转为主要争取新军。华兴会成立时,黄兴已提出了三种革命力量,即军界、学界和会党。以何者为主?他表示要“审势度时,或由会党发难,或由军学界发难,互为声”。但从他与马福益的结义合作,以及稍后派刘道一等策动萍浏醴起义,又亲身潜入广西、云南等地,或策应,或参加并领导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和河口起义来看,他早期应主要着于依靠会党。他虽然同时重视运动军队,但一时难以“运动成熟”,只能逐步积累力量,以“俟有成效”。因此,同盟会成立后,他从留日陆军学生中发展了大批会员,并亲自掌握陆军学生会会员的会籍,从中选取尤为优秀者组织“丈夫团”,又发动会员积极投入新军,以之作为日后发动起义的领导和骨干。依靠会党的多次起义失败后,从宣统元年起,黄兴便改为以主要精力运动新军,并迅速取得成效。宣统二年初春的广州新军起义,就是“纯以军队为主力”发动的,而且据说其时革命党“势力已普及于全军队”,甚至“北京、南京皆是”。此后形势发展更快。次年辛亥武昌首义,就是由新军起而实现的;武昌首义后,绝大多数省份的光复也都是由新军反正而告成的。
其三,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如戊申钦廉上思之役,是黄兴亲自督师赴敌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他“威名因以大著”的起点。他以旅越华侨中的同盟会会员200余人组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挺进钦、廉、上思一带,而前来镇压的清军先后达20000多人。所以孙中山后来说:“照这次战事说,革命军就是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这样的战斗是非常的战斗,不可以常理论”。“黄兴率革命军,或猛攻,或智取,或分兵合击,或夜袭扰敌,转战40余日,多次重创敌军。如小峰之战,敌管带杨某率600余人依山为阵,不可强攻。于是“革命军佯却,引杨等前,分兵为三,一从对山击,一伏田陇间,一从清兵之后山上暗袭。清军但顾前之二军,及后军骤至,清兵大骇,奔溃四散死者数十人,生擒哨官某,伤者逾百”。马笃山之战,“清军督队官龙某率兵三营来攻。革军居高临下,清军大困”。黄兴亲发枪遥击龙管带下马,乘势督军猛攻。“革命军欢声如雷,清军伤亡其众。其营官先己军而遁,于是三营尽溃”。“计革军四次获胜……四次共得快枪四百余杆,弹药无算,伤亡者仅四人耳”。
其四,整编军队,统一军政,制定各项舫见章制度,为中国军事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民国成立后黄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医陆军部总长兼参谋部总长。在南京陆军部和参谋部存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内,为制定北伐计划、整理军队、统一军政、整饬军纪纪、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做了大量工作。其时民国初建各地军队林立,名目繁多,有沿用清末旧称者,有私立旗号继续招募名,编制各异,兵多饷缺。军纪败坏,扰民事件时有发生。黄兴上任后,首先通电各省各军就现有军队精加训练,不得再招新兵,禁止私自招兵募饷。又整饬军纪,严禁扰民。发布《维持地方治安临时军律》十二条,规定凡任意掳[掳掠、强奸妇女,焚杀良民,擅封民屋财产、硬搬良民箱笼及银钱者,均行枪毙:凡勒索强买、私斗杀伤人者,论情抵罪;凡私入良民家宅,及行窃、赌博、纵酒行凶者,受罚。然后着手统一军政。他申报说:“本部现正亟谋统一,所有各军司令名义,其勿庸存留者,应即取消,以免纷歧,而节糜费。”又致电各省都督:“现今军队林立,名目繁多,亟宜编审序列,以谋统一……应请贵都督转专饬各军,从速造册报部,以便按次编入,另颁关防,营长以上由本部加给委任状。所有旧称名目及自刊关防,均一并取消,庶免纷歧之虞。”为此,他撤销各地军政分府,大力裁减军队。他参照西方军队建制,将临时政府管辖的各地军队,陆续编组为26个师:又将聚集在南京附近的各师,合组为5个军,各辖2-3师不等。每师下设2旅,另有骑兵团、炮兵团、工兵营、辎重营各一;每旅下设2团,每团下设3营。废止原清军和新军名称和编制,一律改为师、旅、团、营、连编制,如以前所有统制、统领、统带、管带、队官等,一律改为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又制订颁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军服制》、《陆军军官学校章程》、《陆军卫生部章程》、《宪兵暂行服务规则》、《陆军赏恤章程》等。考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改革,滥觞于清咸丰末洋枪洋器的采用,仅属旧军部分使用新器:兴起于光绪末新军的募练,其时仍为新军、旧军并存:至民国成立,始有着眼于全国统一的军事改革。黄兴上述努力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只是由于时间太过短暂,特别是由于继后政局动荡,守旧势力的代表袁世集团窃取全国政权,黄兴的改革未能继续下去,许多举措都半途废止。尽管这样,他关于军队的编制和名称,如军、师、旅、团、营、连等,却一直沿用下来,百年未变。这是饶有兴味的。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