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都督风波——李燮和(3)
辛亥革命网 2010-09-21 00:00 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 作者:饶怀民 查看:
三
李燮和在攻打制造局这一关键性战役中建树了卓越的功勋,为上海乃至江南的光复扫清了道路,这正如钱基博所评论的:“江南之光复,实以上海为肇端;而上海之发难,则以安化李燮和为主谋。”(注:钱基博:《辛亥江南光复实录》,《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48页。)上海光复斗争的实践已经把李燮和推上了上海起义军事总指挥的高位,这既不是李自封的,也不是李通过什么不正当途径争来的。上海光复的特定历史环境造就了李燮和,诸军将领一致推举李燮和为上海起义最高军事统帅,这既是维护上海光复成果的需要;也是增援南京、援鄂北伐、继续扩大革命战果的要求,顺乎自然,合乎情理。当事人对此均有评论,舆论界亦普遍承认。据李燮和回忆:他在攻下制造局以后,“诸军推燮和权为临时总司令”(注:《大总统批光复军司令李燮和辞职呈·附原呈》,《临时政府公报》第三十四号。)。龚翼星也说:“上海既定,诸军推燮和权临时总司令。”(注:龚翼星:《光复军志》,《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第205页。)钱基博称:制造局既克,“于是诸营推燮和权临时总司令,驻制造局”(注:钱基博:《辛亥江南光复实录》,《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48页。)。据亲自参与攻打制造局的王子骞回忆:大家冲进制造局,“一面寻出被绑的其美,护送回家;一面推燮和充临时司令,主持一切”(注:王子骞:《攻占上海制造局亲历记》,《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29页。)。当事人王时泽回忆:“我们即赶往制造局,至则见同志聚集者甚多,已公推李燮和(湖南安化人)为司令。”(注:王时泽:《接洽上海海军反正和组织海军陆战队会攻南京回忆》,《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49页。)目击者俞凤韶回忆:“上海已经光复了,由李燮和主持军事。”(注:沈云龙:《黄膺白先生年谱长编》上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第26页。)再则,当时的报刊也有类似的记载,《民立报》报导说:“此间民军办事职员闻已推定”,“总司令李燮和君”(注:《民立报》1911年11月5日。);《申报》报导说:“李燮和为军政临时司令”;(注:《申报》1911年11月6日。)《光复报》报导说:“李燮和为陆军总司令”(注:《光复报》1911年11月8日。)。上述说法虽略有差异,但在攻下制造局以后公推李燮和为上海起义最高军事统帅似无疑义。换言之,在制造局被攻克、沪军都督府成立之前,李燮和在上海军事总指挥的地位已经得到绝大多数革命党人的承认以及舆论界的普遍认可,而陈其美只不过是被李燮和新从敌人手中营救出险的难友而已。在当时一般上海人的眼中,李燮和的实际地位远远超过陈其美,不成立沪军都督府则已,若成立沪军都督府,则都督一席非李燮和莫属。然而,陈其美这位“极富政治野心”、权力欲望很盛的革命党人对当时的现状极为不满,置有目共睹的事实于不顾,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打破这种既定的政治定势和格局,取代李燮和的地位,争夺沪军都督府都督。
四
在沪军都督府成立过程中,陈其美采取种种手段争夺到了沪军都督,其中包括不邀请光复会员参加会议,会上压制不同意见,甚至让亲信掏出手榴弹、手枪,以武力胁迫与会者推举等不正当手段。而李燮和尽管“以为都督兼任民事,不宜分裂江苏统治之权,与陈其美等议异”,不主张成立沪军都督府,自然也就不存在设都督一职的问题。但在沪军都督府业已成立,陈其美当上沪督以后,他从维护上海光复的成果出发,主张顾全大局,退出权力之争,“极力开导”部下,不与陈其美争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