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评袁世凯不可矫枉过正(3)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 作者:唐金培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关于袁世凯的评价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有“定论”.单从胡思敬的《大盗窃国记》、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等书名,就不难看出上
事实上,袁世凯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为实现其皇帝梦,就先后废弃《临时约法》、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二十一条”等。尤其在制定《大总统选举法》时,不仅规定大总统能够连选连任,而且连继承人也得由现任总统推荐,推荐办法竟是用“嘉禾金简”密藏于“金匮石室”,这与封建帝王的做法又有何明显区别?对此,有学者敏锐地指出:“我们否定袁世凯,不仅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做皇帝而不择手段。”
将历史的真实还诸历史
“袁世凯以军旅起家,虽然没有像众多的仁人志士那样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振臂高呼,腔洒热血,但他在许多方面,顺应了近代中国发展的趋势,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然而,有的论者在肯定袁世凯某些历史贡献的同时,却矫枉过正,片面夸大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提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无论是领导国民推翻晚清政府还是建设中华民国都“非袁莫属”,甚至把他的功劳抬高到同时代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之上。他们认为袁世凯在执政期间“推行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甚至说他“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大大超过当时一般旧官僚”。
如此不知轻重地夸大历史事实,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给历史真实的袁世凯带来更加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对袁世凯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确有必要深入研究,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更多的人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然而,对袁世凯这样的政治人物并不值得做过多肯定甚至歌功颂德,而应客观公正地将历史的真实还给历史。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唐金培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