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会籍越南华侨钟念祖和孙中山的生死情谊(5)
辛亥革命网 2011-04-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柏军 李海燕 查看:
如今经过严谨的史学研究,我们已经证明《钟念祖智救孙中山》不是传说,确有其事,那些村民该是多么的高兴和兴奋啊!
钟念祖如果在世,也和孙中山先生差不多的年纪,所以村中老人基本没有人见过钟念祖本人。那么有人见过钟念祖的照片吗?
村干部帮我找来了村民中见过钟念祖照片的钟育有老人。钟育有老人今年75岁,五十年代初,南合村里面成立青年农业协作组,由于钟念祖故居人去楼空,村里面征用其住宅作青年协作组办公室,钟育有等一班青年经常在钟念祖故居开会聚会。钟育有老人回忆说,当时,“钟念祖的一张炭笔绘画的遗像就悬挂在故居墙壁上,过去我们小时候听说过他智救孙中山的故事,没有想到他的真人遗照那么像孙中山,简直和如今孙中山遗像一摸一样!看到他就像看到孙中山先生本人,也是脸蛋圆圆,留着八字胡子,如果你不留神辨认,简直以为钟念祖遗像就是孙中山本人的照片。所以凭借这个遗像,我们也相信钟念祖救助孙中山的传说可能是真有其事,不是空穴来风的。”
可惜,由于钟念祖故居长期无人管理,后来其住宅更是转手卖给多家乡亲居住,钟念祖的遗照在这些变迁中不知所踪,令人叹息。
钟华暖和钟育有两人带着笔者去参观钟念祖故居。钟念祖故居,是典型的晚清风格,有一百多年历史,如今居住在此的乡亲对故居做了一些修整,但是该房子当年作为显示华侨风格气派的洋房依旧流露沧桑韵味。
闻讯赶来的多个钟姓邻居又向笔者介绍了多条有关钟念祖后裔的信息:
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排华,无数中国旅居越南的华侨遭遇劫难家破人亡。以钟念祖侄子钟炳昌为首的钟家后裔无奈回国避难,被有关部门按照难侨身份安排在广东清远农场。钟炳昌等钟家后裔情牵桑梓心怀故里,在七十年代曾专门组团带领一班钟氏亲属回到自己的家乡新会崖门南合村,瞻仰钟念祖故居,看望乡亲们,体现了寻根问祖的良苦用心。后来随着国内外侨务政策的调整,钟炳昌等一班钟家后裔先后申请出国,或者重返越南,或者移民法国,此后数十年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了。八十岁的钟阿婆对那次钟家后裔来访家乡记忆犹新,她回忆道:“钟炳昌先生那次回来南合村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年纪很大了,他对家乡很有感情,说一定要回来看看。”
总之,在一代爱国侨领钟念祖的家乡南合村,这里每个村民都会说《钟念祖智救孙中山》的故事,这里有钟念祖故居,这里有记载钟念祖名字和事迹的族谱,这里有钟念祖家族成员留下的深情足印。
关于钟念祖,南合村人有说不尽的话题,有无法估量的、沉甸甸的乡土情感亲人情感,个中浓情催人奋进,叫人感动。
结束语:没有彻底完成的历史追寻
行文至此,一百多年来,流传在广东新会崖门地区的民间传说“钟念祖智救孙中山”可以说正式得到正名:钟念祖智救孙中山这段故事不是传说,是真实的历史,是感人的故事,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革命佳话,将来我们有机会编写地区华侨史,请编写者别忘记在一百多年前,在越南北部城市海防,有一个忠诚勇敢的广东新会籍华侨钟念祖,他舍生忘死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海外进行革命活动,不吝惜家财,不害怕杀头,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嘉奖。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来临之际,我们作为华侨历史研究者、作为钟念祖老乡,通过一系列艰苦的调查考证,终于让钟念祖恢复华侨革命志士的本来面目,这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富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末了,我还有一个小提议: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武尚清论文提及,1956年,钟念祖的侄子钟炳昌先生把钟念祖生前保存的、标有孙中山亲笔签名的革命褒扬令专程邮寄到北京,捐赠给有关部门。那么,这张褒扬令到底具体捐赠给什么部门?如今还存在否?这些信息的追寻值得钟念祖家乡、广东省江门市史志工作者关注。
因为近年来,江门市斥巨资建成江门五邑华人华侨历史博物馆,正在大力呼吁海内外乡亲捐献文物,本地华侨史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征集有关侨史文物,假如这张具有孙中山亲笔签署、民国政府颁发给钟念祖的褒扬令还保存完好,不就是一纸最好的侨史证明和最珍贵的华侨文物吗?
所以,笔者建议江门五邑华人华侨历史博物馆的有关研究人员应该抓住钟念祖智救孙中山史料事迹这条线索,马上开展征集有关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倘若有一天,孙中山颁发给钟念祖的褒扬令能够回到当事人、爱国侨领钟念祖家乡的华侨华人博物馆展出,那么“钟念祖智救孙中山”的民间传说必将变得更加传神更加吸引人,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本文作者是江门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