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辛亥革命网 2011-03-14 00:00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与中国近代史上其他那些显赫的历史人物相比较,容闳研究至今仍然是相当薄弱的环节。容闳不仅为西学东渐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也曾为东学西
 

  今年(指1998年——编者)是容闳诞生170周年,耶鲁大学历史系曾于夏季在哈特福德(Hartford)举办纪念活动,并邀请容闳及他当年率领的留美幼童后裔40余人聚会。作为容闳故乡的珠海,亦将于11月底举办国际研讨会,纪念这位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人们没有忘记容闳,这使我颇感欣慰。

  但是,与中国近代史上其他那些显赫的历史人物相比较,容闳研究至今仍然是相当薄弱的环节。原因很简单,即可供利用的原始文献太少,而且有些资料还保存在海外,如美国耶鲁大学斯特林纪念图书馆与设于斯坦福大学校园的胡佛档案馆,都分别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容闳来往函件与相关文献。10年以前,我幸运地在耶鲁大学图书馆档案部看到容闳的私人文献,总共35件、177页,其中包括1848-1910 年在美期间来往信件和耶鲁大学1854级同学赠言簿及少量其他杂件。

  看了这些原始文献以后,我有一种感觉,即容闳不仅为西学东渐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也曾为东学西渐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容闳的名字之所以与西学东渐一词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因为他的一生确实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潮流,如创办工厂、倡导留学、参与维新、支持革命等;而且还因为他的自传中译本被命名为《西学东渐记》,以致在人们的心目中,容闳仿佛是西学东渐的代号。其实这本用英文撰写的自传原名“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直译应为《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中文译者把它改为《西学东渐记》,可谓画龙点晴,深得其神髓,决非误译与歪曲。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一股强劲的潮流,真说得上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因而,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自传的原名反而在传主的故土被遗忘了。

  容闳为西学东渐所做的工作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本文根据耶鲁馆藏原始文献,只侧重于介绍他为东学西渐所作的努力。

  就东(中)学根底以及向西方展示东方文化风貌而言,容闳诚然不具备王韬、薛福成、郭嵩焘那样的素养与实力。正如《西学东渐记》所言:“至予之汉文,乃于1846年游美之前所习者,为时不过四年。以习汉文,学期实为至短,根基之浅,自不待言。”加以留学美国多年,平时没有机会练习汉语,几乎把本国语言(非文字)都忘光了。但是,容闳在赴美前长期接受的西式学校教育,毕竟是处在东方文化氛围之中,而且也并非完全不读中国典籍。到美国以后,他仍不忘阅读中文书籍。1850 年12 月20 日他给住在广东的美国友人威廉(Samuel WellsWilliams)写信,诉苦说:“我感到非常孤独,现时再没有人与我用华语交谈,我的中文写作迅速退化。……当我离开中国时,我没有携带任何中国书籍,你能按照信上所列书目替我购买吗?”根据1853年6 月27日容闳写给威廉的信,可知威廉确曾为容闳代购并寄来中文书籍,所以信中特别提到要从带给母亲的30美元中,划拨5美元以偿付书款。 以当时的物价来看,5美元是可以购买相当数量中文书籍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