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日本右翼与日本社会》序
辛亥革命网 2011-03-14 00:00 来源:人文与社会 作者:章开沅 查看:
2005年12月10日,赵军教授与其他旅日中国学者,为纪念同盟会成立100周年,在东京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在开幕式上演讲,在结束语中特别强调:“我们应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超越历史。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日关系始终是以友好为主流。我们这一衣带水的两个邻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唇亡齿寒。保持正常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日两国的幸福,亚洲的幸福,全世界的幸福。”
会后,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先生与我进行首次对话,他追溯了创价学会三代会长一贯反对侵华战争、维护中日友好的奋斗历程,并且诚恳地说:“在世界,或者说在亚洲,日本如果想要站稳脚跟生存下去的话,必须与一衣带水的贵国永远地结成友好关系——这是我多年坚持的观点。所以打心眼里赞同章教授。”
我想,这决不仅仅是两个老人的私见,我们所表述的乃是中日两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与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但是,众所共知,要把这个善良愿望化为现实,还必须克服重重现实阻力,还需要做长期的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
所谓阻力,一是来自日本政府的错误政策导向,一是来自日本社会右翼与右翼势力的长期存在;前者的错误决策往往是迎合后者的意愿,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工具。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因所谓历史教科书问题引发一次又一次国际争执;特别是小泉内阁上台以来,因固执地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引发一次又一次反华逆流,更使中日友好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堪称“二战”以后最为恶劣的时期。但物极必反,也正是由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拙劣表演,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其真面目,并且奋起向这些逆潮流而动的政治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是斗争不能全凭感情,全凭勇敢;斗争要讲谋略,而谋略产生于理智,取决于科学。所以我近几年来经常倡言理性爱国,或曰理性的爱国主义,千万不要在愤激情绪的冲动下成为有勇无谋的鲁莽家。鲁莽家虽然不乏热情与勇气,但却往往事与愿违,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历史与现实中的许多沉重教训,已经足够使我们醒悟过来。
《孙子·谋攻》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早已被世界各国军事家奉为经典。为了维护中日友好关系,与日本右翼斗争,首先就要研究右翼,了解右翼。如果连右翼是什么样子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谈得上战而胜之呢?好像是不谋而合,前不久赵军回国参加一项活动,顺便带来他的新作《日本右翼与日本社会》书稿并嘱我写序。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稿,感到受益匪浅。
此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集中解释:何谓“右翼”?何谓“右翼势力”?以及右翼势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包括“日本主义”、“皇国史观”、“国粹主义”、“大亚洲主义”等)。首先厘清基本概念,言简意赅,有根有据,为全书的论述提供了清晰而准确的理论铺垫。
作者从检阅宫崎滔天档案开始,长期执着研究日本大陆浪人与大亚洲主义及其相关问题,已经有多种论著问世。因此,这本新著论述日本右翼的历史沿革尤为得心应手,从头山满与黑龙会一直讲到“二战”以后“传统右翼”的死灰复燃与“新右翼”的崛起。作者不仅为我们编制了新老右翼团体的宗谱,而且还勾画了几代右翼代表人物的群像。我相信,读者通过此书当可理解日本右翼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获致当代右翼群体的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这对于读者把握日本右翼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当代新右翼与传统右翼的区别及其言行特征,应该很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