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统一中国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意义(二)(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01总第19 作者:何一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他的革命的一生是始终同祖国的统一大业紧密联系的。为谋求国家的统一,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

  第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是世界华人华侨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独”已成为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危险,成为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最大祸害。对于“台独”,不仅大陆人民不答应,台湾民众不答应,全球华侨华人也不会答应。因此,与此相对应的是,两岸同胞和全世界华侨华人反“独”促统运动亦如浩荡潮流,日益壮大,不可抗拒。正如中国驻墨西哥大使任景玉在“中南美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05年墨西哥大会”上所言:“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运动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数千万的海外侨胞已经成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推进中国和平统一的独特力量”。正如孙中山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饱受近代列强侵略的中国人民将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决不容许任何分裂国家领土的行为,决不容许自己失而复得的神圣领土得而复失。事实上,综观台湾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台湾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就是一部台湾回归祖国、重新纳入中国版图、用事实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历史。台湾光复的历史表明,台湾同胞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和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两岸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必将成为促进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历史已经证明,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间,企图永久霸占台湾的“皇民化”殖民主义统治,始终未能泯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意识,始终未能改变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认同;今天,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决不可能让“台独”势力“去中国化”和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历史将再次证明,日本殖民时期的“去中国化”未能成功,“台独”分子在台湾推动“去中国化”的努力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祖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才是一条光明大道,才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福祉所在。

  第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实例证明,台湾回归祖国势必更加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他们继承、发展了孙中山的统一思想实践,为解决台湾回归祖国问题提出并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香港、澳门两地先后顺利回归祖国的实践已完全证明:这一科学构想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唯一正确途径。

  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十年来经济运行轨迹逐年向上,其间受亚洲金融危机风波影响,经历短暂的萧条,但也很快恢复。2004—2006年间,香港GDP逐年实现4.1%、5.3%、6.7%的增长。其中,2005—2006年的GDP分别达到13,843.23亿和14,774.05亿港元,相继突破1997年创下的13,634.09亿港元的记录;2006年的人均GDP达到21.55万港元,突破1997年创下的21.01万港元的记录。就连荷兰议会下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亨克·扬·奥梅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也表示,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发展良好,其充满活力的经济和与中国内地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使其保持着对全球客商的强大吸引力。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其后短短几年时间内,澳门经济就摆脱了回归前的负增长局面,实现了经济跨越式的高增长。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采取措施,迅速稳定了经济形势,摆脱了连续多年经济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一方面,自2000年澳门经济实现了正增长达到5.7%后,2003年经济即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GDP增长率达15.6%,2004年再次飞跃,GDP增长率高达28.3%;在持续的高基数下,2005年经济虽有回落,但GDP依然有6.7%的增长率,而且到2006年第一季度澳门经济又呈高增长态势,GDP增长率再次高达28.3%。另一方面,人均GDP由1999年的11.06万澳门元增加至2005年的19.45万澳门元,年均增长达12.6%;与此同时,澳门的失业率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6.8%下降到2005年的4.1%,6年间下降了2.7个百分点。

  可见,香港、澳门在回归祖国后并没有出现如一小撮分裂分子所预言的经济倒退,相反却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台湾回归祖国后,依托祖国坚强的后盾,必将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事实上,台湾当局制造“台独”已经使台湾经济走向死胡同。

  上个世纪70—90年代,国民党执政台湾时,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励精图治,使台湾经济走出困顿,创造了经济奇迹。1979年,台湾被世人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经济奇迹从此远扬。到1992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外贸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外汇储备900多亿美元。2000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4,000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双双突破1,400亿美元,总额达2,8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1,067亿美元。许多高科技产品名列世界前茅。但是,2000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在文化上大搞“去中国化”,在经济上极力限制两岸交往,在政治上推进“台独”,不开放两岸三通,企图使台湾对祖国大陆渐行渐远。这一切倒行逆施的行为,其后果却是使台湾经济形势逆转,台湾经济优势不再,于2001年出现50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五年来,台湾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不足3%,远不能与国民党执政时期平均8%的高增长相比。

  事实已经证明,台湾只有回归祖国,加强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为台湾经济开辟出一条活路。同时,台湾回归也体现了时代潮流与民意趋向,既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结语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对于历史发展的论断,百年之后仍然振聋发聩。“有统一之形,无分割之势”,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祖国统一是孙中山毕生的夙愿,是深入中华民族心灵的“历史意识”,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福祉,也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时至今日,台湾与祖国大陆仍处在分裂状态中。它既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违反了孙中山的谆谆告诫。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