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公会——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领

辛亥革命网 2011-05-03 00:0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朱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同业公会是中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普遍成立的新式工商行业组织,它的产生称得上是中国工商行业组织从传统的行会向现代行业组织发展变化
       同业公会是中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普遍成立的新式工商行业组织,它的产生称得上是中国工商行业组织从传统的行会向现代行业组织发展变化的一个标志。同业公会成立之后,不仅在各个行业的自治与自律、整合与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在维护各行业的同业利益,促进各行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转进程中也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影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进行经济调控与管理的重要市场中介组织。以更为宏观的历史眼光看,同业公会既是新式行业经济组织,也是近代中国林林总总的众多社团中的一类独特团体,其活动内容与影响常常突破经济范围而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从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也不无作用和影响。因此,对同业公会的研究无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参考借鉴。在此意义上还可以说,同业公会不仅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中颇具学术价值和吸引力的一个新领域,而且是中国当下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换、行业自律规范的一系列现实需求所迫切呼唤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然而,学术界对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的研究,迄今为止却仍显得十分薄弱。过去,研究者对工商行业组织的探讨主要侧重于传统的行会。近20年来,对近代新式商人团体的研究又主要是侧重于商会。无论是与过去的行会研究相对照,还是与近年来的商会研究相比较,学术界对同业公会的探讨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正是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对近现代中国同业公会这一新课题的研究,我们特地约请了一些在近年着力于此项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撰写了一组相关的论文,拟分期分批发表。

        彭南生的《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方式》论述了同业公会研究首先需要阐明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的行业组织是如何从行会向同业公会演变的。该文的特点是从制度变迁的宏观视野出发,以长程式考察分析的方法,从内外和上下多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同业公会制度的创立进程,阐明近代中国从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是内力与外力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与自下而上的内在性变迁两种方式交织的结果。朱英的《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的传统特色》阐明,同业公会属近代新型工商同业组织,但也保留着某些旧式行会的特色。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即是继续采取与行会类似的维护同业垄断利益的非常举措,对官府也同样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同业公会保留的这种行会传统,有违营业自由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原则,也不利于一些行业在技术改良、设备更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进取革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折与复杂特点。吴景平、张徐乐合写的《上海解放初期的钱业公会》一文,利用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有关钱业公会的档案文献,阐明在解放之初制度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巨变之际,上海钱业公会依然坚持正常运作的情况和所起的历史作用。

        以上这几篇论文,只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有关同业公会的某个具体问题,或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个同业公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必须承认,要推动同业公会研究的深入发展,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更多的学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首先,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在结合近代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勇于借鉴和创新,建立符合本土实际的同业公会研究理论体系;其次,在研究方法上,除坚持实证研究与动态考察的有效方式,也应综合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这样才能使同业公会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再次,应拓展研究主题,既重视同业公会本身的研究,也关注与同业公会相关联的其他所有问题的探讨,并增强与行会、商会以及与外国同业公会的比较研究;最后,要加速同业公会资料包括大量档案文献的挖掘、整理与出版。可以相信,经过更多学者的努力,同业公会研究将会不断走向深入,并将对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