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青年人文学者文丛》序三篇(2)

辛亥革命网 2011-05-02 00:00 来源:理论月刊 作者:章开沅 夏振坤 陶德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编者按:作为湖北省“建国50周年献礼图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最近将隆重推出“荆楚青年人文学者文丛”,以展示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

序 三

陶德麟

  “荆楚青年人文学者文丛”(10本)出版,编者嘱余作序。余踌躇有日,竟不能决。盖时下作序,颂词多而诤言寡。从俗应景之篇,恐两无裨益;诤言又惟恐有失,故难言也。既而转思选集”出版究属盛事,不可不贺;欣喜之余,似亦有不能己于言者。且闻开沅、振坤两兄已欣然命笔于前,余亦难辞附骥。故铺纸灯前,略陈所感。

  十年浩劫之际,雾塞苍天,百花凋谢,黄钟毁弃,瓦缶雷鸣。秀杰之士,或横遭践踏,或曳尾涂中;学术荡然,英才敛迹;国运民生,危如累卵。“选集”作者诸君,当时或方在龆龀,或正值少年,亦未尝免于浩劫之累,成材之望几希。一发千钧之时,幸四凶殄灭,“全会”召开,妖氛尽涤,大地春回,诸君得以步入黉宫,由是而涵濡于典籍之海洋,驰骋于思想之旷野,于兹二十余年矣。其间颖脱而出,头角崭然者颇不乏人,不独“选集”作者为然也。余谓诸君之长有三:一曰跨“文革”前后之经历,故体验不凡;二曰沐双百方针之英策,故思想活跃;三曰处改革开放之环境,故视野广阔。后生可畏,洵非虚语。新叶蓊蔚于芳林,不特学术之幸,亦民族之幸,宜乎吾辈为之雀跃也。然望之切则期之周。爰缀数语,与诸君共勉。

  余意为学之道,首在为人。为人之道,首在立志。志之所在,学之所归也。张子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标的之高虽似难于企及,然取法乎上,不可不勉。要当有忧国忧民之热忱,关怀人类之激情,追求真理之渴望,然后始克有恢弘气象,高尚人格,卓尔独立,涅而不淄。苟汲汲于一己之私,乃至曲学阿世,虽胸罗万卷,亦不过假寇以兵,资盗以粮,殊无足取。我中华民族之血泪史断不可忘,立吾国于当代之志断不可夺。为学之鹄,舍此无他。此余拳拳企望于诸君者也。

  学贵创新,非创新不足以言学。口耳之学,辗转传抄,拾人牙慧,是稗贩之技,非为学之道也。学者意必自立,言必己出,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是谓创新。然创新当以求实为本。若夫虚玄不实之大言,耸人听闻之诡论,虽或能博喝彩于一时,终无益于国计民生,亦无助于人类智慧,其将如泡沫之湮灭也必矣。然创新求实,言之易而行之艰。盖人类知识积累已历数千年,当代更有“知识爆炸”之说;新说林立,浩如烟海,而又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庄生有涯无涯之叹,当时已然,今则更不可同年而语。取知识于宝藏,已不啻以蠡酌海。欲立一得之见,增涓滴之功,则更属难能矣。然而学问之道,岂别有捷径哉?必也弊一生精力,孜孜以求而已。涵濡百家,驰骋中外,融会贯通,积厚发薄,然后可以言创新。倘能发人所未逮,则虽一纸之微,胜数卷皇皇空论者多矣。虽然,窃以为创新之义,亦不妨从宽解说之。于前人已发之学,踵事增华,发扬光大,精益求精,或使详尽而缜密,或使应用于实现,此亦创新之一途,且价值不必在提出全新学说之下,未可遽以述而不作目之也。以诗为譬,盛唐之于初唐,于格律以至题材皆无突破;而李杜如中天之日,睥睨万代,非沈宋之俦矣。文艺如此,人文社会科学何独不然?此事亦大难,苟非兀兀穷年亦不足语此。时下浮躁之风颇盛,“轰动效应”之说孔炽,“突破”也,“开创”也,“填补空白”也,其声不绝于耳,乃至有以论著字数论成就者,余窃为之惴惴焉。恳望诸君勿为所动。日就月将,水到渠成,实至名归,终成大器。所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之不能,实不易之论。诸君当不独以优秀论著鸣于当世,抑且以优良学风贻于来者,实任重而道远也。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风格各异,势所必然。强求一律,反成八股,千人一面,索然无味矣。然文字究为作者表达思想之工具,读者理解作品之媒介,简洁晓畅之功,似不宜置之不顾。孔子云:“辞,达而已矣。”苏子瞻谓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又讥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欧阳永叔赞吴充之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余每诵斯言,心有戚戚者久之。常思文事之难,在以简洁晓畅之词语,达深刻繁难之思想,而非反是。今青年作者文字佳者固不为不多。然亦有中西混杂,佶屈聱牙,读之不知其为西语抑为汉语,以示深奥者;有百字足亦以说清而必拉成千言,以炫渊博者。窃以为此风不可长。学术诚无国界。吸收外域名词术语乃至表达方式,乃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必然之途,且大有利于丰富汉语,此无疑也。然此种吸收,必使融入汉语系统及语境之中,成为有机成分。不然,是以汉字书外文,以汉语作洋腔,国人读之将如诵天书,不知所云矣。此等文字即以译著目之亦断难视为佳作,而况国人自著之书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可不察也。

  世界胸怀,时代眼光,民族特色,个人风格,融四者于一身,斯承先启后一代新人之风貌乎!挂云帆而济沧海,是所望于诸君。纷纷多言,耻躬之不逮,聊申献曝之忱耳。是为序。

1999年4月18日于武汉大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