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与美国对华政策(2)
辛亥革命网 2011-05-21 00:00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熊志勇 查看:
犹太人影响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另一个方法是有组织的游说。最主要的两个组织是“美国主要犹太人组织大会(主席大会)”和“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前者是设在纽约的协调机构,它下设三十几个犹太人组织,这个机构同美国政府和以色列政府双方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1982年一年内,他们的成员先后会见了里根总统、副总统布什、国务卿黑格、国防部长温伯格、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阿伦和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柯克帕特里克大使等。后者的办公室离美国国会只有一街之遥。据称,如果它发现可能发生危机,可以在4个小时之内把详尽清晰地阐明这个组织政策主张的报告放到每一位国会议员和有关委员会助手的案头上。它还拥有按选区组织起来的基层网络,可以通过全美的犹太人组织网动员各地的犹太人向其选区的议员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支持以色列。
华人传统上与母国有较强的认同感,把栖身的国家只当作寄居地,因此一般不关心美国政治,只顾埋头干活挣钱。尽管1987年初,吴仙标、陈香梅、杨振宁等100多位著名华裔人士联合发表声明,呼吁全体华人团结一致,为争取自身和子孙后代的权益而斗争,但到1994年只有32%的华人参加中期选举投票,1996年有43%的华人参加大选投票。这个数字比白人(61%),甚至拉丁裔人(44%)都低[7]。尽管此后《洛杉矶时报》作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15%被调查的华人曾向竞选捐款(这个数字高于白人的捐款比例),但总的看,华人还是对选票的力量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美国的华人中有1000多个社团。最多的组织是各种会馆、同乡会、同学会和公所。90%以上的组织从事慈善、文化、教育、宗教、娱乐和社交的活动。7~8%同经济和职业有关,其余的才以政治为主要宗旨。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是美华协会,在全美有40多个分会,成员包括华裔和其他亚裔人士。它的宗旨是促进华裔和亚裔积极参与美国政治和民权事务,争取他们的平等权利,消除社会偏见。其他的组织还有美华公民联盟、亚裔民主党人全国委员会,等等。华人没有强有力的游说组织,更谈不上以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为己任的组织。不重视选票的一个后果就是在政治上显露头角的华裔人士(如特拉华州前副州长吴仙标、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和俄勒冈州众议员吴振伟等)极少。
3 华裔不如犹太人政治上一致
犹太人内部团结,普遍明确地要求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参与支持以色列活动的犹太人达200万。1982年的一次调查表明,94%的犹太人亲以色列和非常亲以色列。四分之三的人认为不能投对以色列不好的人的票,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愿意向支持以色列的候选人提供竞选经费。亚裔来源不一,自然利益不一。而华裔本身因几十年来受中国政治变化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分成亲大陆、亲台和亲台独的派系。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同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和美籍华人多半来自台湾、香港地区和1949年前的大陆,华人同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估计在美台湾移民有100多万人,而在台湾的美籍华裔人口就有约8万人。2000年10月7日,小布什的弟弟尼尔·布什访问台湾,其部分用意就是为小布什拉票。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以及以其为基础的华人社团一直在设法影响美国对华包括对台湾的政策。与台湾关系密切的华人团体有中华公所,它由台湾在美的办事处和侨委会专员给予支持和资助,其下设有许多侨校、华侨商会及会所等。其成员主要来自专业人员的全美协会、美洲工程师协会、国建联谊会、文化复兴会、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等;还有成员来源广泛的全美台湾同胞联谊会等。这些团体在增进台湾与美国的关系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华人团体具有台独倾向,有的明确地主张台独。如台湾国际联盟宣传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求国际社会给予承认。这个组织同民进党有着密切的关系。福摩萨公共事务协会寻求对台湾自决的国际支持,保护台湾的利益。台湾的“外交部”曾与其研究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名称问题。1995年,世界台湾人商会、台湾进出口协会、北美台湾医学协会、北美台湾人基督教堂委员会、台湾籍美国公民联合会、台湾籍美国人社会等组织与台湾的国际研究会中心一起致函克林顿总统,要求其同意李登辉访美[9]。
此外,如“民运”分子、西藏分裂主义分子等的一些组织也不断地对美国国会、官员和基层进行游说,试图影响美国对华政策。这些人人数虽然不多,但能量相当大。如1989年11月在“民运”分子的游说下,美国总统下令到期的中国人员可以继续合法居留美国,以后又下令这些人可以改变身份。“藏独分子”和吴弘达这样的反华人员给美国反华政客提供各种歪曲事实的材料,严重妨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从积极和中性角度促进中美关系的组织有美华商业联合会、百人会、美华全国联合会等。1990年,以贝聿明(著名建筑师)、李政道(著名科学家)、马友友(著名音乐家)等人为首的一批华人成立了名为“百人会”的组织,宗旨是“作中美人民的桥梁”,“扶助在美华人的利益”。这个组织还包括陈香梅、田长霖、吴仙标等著名华人,但至今规模仍然很小。他们向政治家、利益集团和大公司就华人关心的事务提出建议和提供资料。这个组织不仅关心美国国内政策,更关心美国对华政策。他们认为两国间的建设性关系有助于增进世界的和平和繁荣。他们不断地向美国政府提出政策建议。1999年的年会上,应邀讲话的美国能源部长里查森保证李文和事件不会成为对华人科学家的清洗。李文和获释后,“百人会”随即发表声明,一方面对李文和终获自由感到欣慰,同时表示将继续关注华裔科学家遭种族歧视的现象。在90年代中,这部分华人组织都积极呼吁美国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
这里有必要提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应聘于美国各大学,教授有关中国的课程。他们能比较客观地介绍中国的情况,有助于美国人了解中国。但这种个人行为还达不到影响美国政策的程度。
4 华人正在努力改善政治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华人的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政治意识不强,因此对美国政府的决策几乎没有作用。中美建交之前的“院外集团”对中美关系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它是以白人为主。中美建交后一段时间,那种游说活动没有了,少量支持美中发展关系的呼声也没有什么影响。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甚嚣尘上,华人竟成了这种空气的牺牲品,华人对美国的忠诚也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