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创建一流综合大学(2)
辛亥革命网 2011-05-21 00:00 来源:教育论坛 作者:黄惠冲 熊志勇 查看:
3、学科梯队建设较弱。军事院校由于受编制体制、管理体制、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制约,缺乏人才竞争的活力。综合大学要办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批大师级的学者,而现在军校大师级的学者、著名教授不多,从国内著名高校引进人才相当困难。在学科梯队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缺少影响大、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学科梯队素质不高,部分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研究能力较弱,未能形成有重大影响的课题和成果,影响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学科水平的提高。
4、经费投入不足。国家确定十所左右国内一流大学,在未来10—20年内或略长些时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教育部和共建部、省均投入可观的经费给予支助,如国家将在三年内向北大、清华投入18亿元人民币,教育部、上海市政府3年内向复旦、上海交大投入12亿元人民币,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均获得6亿元以上数额不等的拨款。近几年来,地方高校大批撤销与合并,已有556所高校合并调整为232所高校,在调整改革中,国家和地方均加大了投资的力度。相比之下,军队综合大学的投入则比较有限,客观地说,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和制约学科专业优化重组以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学科专业优化重组的思路和对策
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应当确立按照综合性、适应性、规范性、前瞻性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实现三个转变,即已有优势学科从军内领先研究到国内领先研究的转变;传统学科向体现21世纪高新军事技术主干学科的转变;单一学科结构向综合性学科结构的全面转变。
1、找准学校学科发展的定位。以往我国的高等教育属精英型高等教育,大多数学校处于一个层次,形成一种办学模式,缺乏个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全国来看,需要形成研究型、教学型、单科性、职业技术教育等多种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以满足各种生源入学的需要和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人才。军队院校也同样如此,需要形成综合性、专业性院校、指挥院校和士官学校,以适应军队建设的需要。按照江主席提出的“院校应发挥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促进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向生产力转化”的指示,军队综合大学必须具有研究、教学双重性,具有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双重职能。
海军综合大学的学科专业定位,应当坚持以军为本,以工为主,指技合训,工管相融,文理渗透,构建工、管、文、理、军事等多学科综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学科专业优化重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促进新兴学科专业生长。以大学科群建设为主,实现大专业、宽口径、新内涵的专业结构,培养全面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实行同类学科合并。把同类专业进行合并,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之融为一体。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海军装备建设的需要,按照规范性原则,实施相同学科专业的“对接”,采取同类合并、相关融合、局部调整、整体优化的办法,进行学科专业重组和建设,在保持并拓展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重组、重建一批面向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主干学科,充分借鉴大胆吸收地方高校学科专业重组的经验,整合后的学科专业体系,应保持与国家学科体系框架基本一致,符合《军队院校专业目录》所确定的学科与专业。按照适应性原则,着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突出军事应用,实现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的结合渗透。调整理顺内部体制编制,建立新型管理体系,按照学科群或一级学科设置学院的原则,重组学科专业,成立相应的学院,实行学院制管理。
3、促进学科交叉。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的发展趋势,按照前瞻性原则,既要立足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和部队需求,又要突破现有学科专业和培训任务的局限,充分认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作战方式的变化,从海军建设的大局和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出发,适时建立新兴学科专业,重视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持作用,促进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和新兴学科的形成与生长,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重大科研攻关为纽带,联合多个学科专业,组建一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和适应新军事革命发展要求的学科群。
4、综合化学科环境。新组建的综合大学应抓住有利契机,根据学科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综合为主的趋势,适应当代军事“武器信息化、信息武器化”的要求,围绕海军未来战场“开得动、联得上、打得准”等基本任务,按照综合性原则,调整学校现有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形成以作战平台、电子信息和武器系统为核心的新型学科体系。以此为基础,扩充完善工学,增设教育学、文学、理学类专业,加强特色理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通过延伸、扩展、分化、发展、交叉综合,有选择的新建学科,创建综合化学科环境。
5、突出优势与特色。一所大学,如果有一个或几个一流的学科,或独具特色的学科,这所学校就会在国内乃至国际产生影响,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学科建设没有优势与特色,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综合大学。学科专业优化重组必须保持这种优势与特色,并根据国内外学科发展状况、自身优势与特色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师资队伍的结构等状况,选择若干军队现代化建设急需、与军事斗争准备密切相关、体现我军特色的学科和学科群,不断探索与研究保持自身优势与特色学科的对策。在学科建设中,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非均衡发展策略,重点倾斜,重点扶持,加大投入,使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更加明显与突出。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当确定新的师资队伍发展战略,采取超常规措施,加速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广开进人渠道。从地方名牌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引进著名学者、教授。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对现有教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养,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三是大胆提拔使用。大胆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员担任学校各级领导职务;积极推行主干课程、学位授权点及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制。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公开考评,竞争上岗和动态管理,对教学、科研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予以重奖。五是优化人才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改善教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从而建成一支政治合格、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富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