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国民党内的倒汪迎胡暗潮

辛亥革命网 2011-05-16 0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胡汉民,自此,出现宁、粤分裂局面。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释放胡汉民。不久,胡汉民定居香港,领

  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胡汉民,自此,出现宁、粤分裂局面。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释放胡汉民。不久,胡汉民定居香港,领导以两广等省地方当局为代表的“西南派”,秘密进行反蒋活动。双方长期对立,势同水火。但是,由于日本侵华得寸进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双方都逐渐产生团结御侮的想法。1935年6月9日,胡汉民接受邹鲁等人意见,偕其女胡木兰、秘书程天固离开香港,赴欧疗养,为改变关系创造条件。

  旅欧期间,胡汉民和在国内的原西南派的邹鲁、李宗仁、陈融、萧佛成、李晓生、王养冲等人之间,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函电往来关系。有关资料,起于1935年7月,止于同年11月。胡汉民当时曾请人抄录在一本练习簿内,今存台湾国民党党史会。该稿言简意晦,多用暗语,文字亦多讹误。但是,治史有如航海,不仅要观察洋面风涛,而且要探测深层潜流。研读这一抄稿,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这一时期国民党内的许多秘密。

  一、汪精卫称病休养,迎胡回国浪潮兴起

  汪精卫于1932年1月出任行政院长,1933年8月兼外交部长,把持内政外交大权,积极推行对日妥协政策,为国民党内的抗日派所不满,不断出现倒汪浪潮。

  1932年5月,中日淞沪停战协定签字,于右任以未交立法院审议为由,要求中央监察委员会惩戒汪精卫,首开倒汪先例。1933年11月,李烈钧联络吴稚晖等,以立法院等处为讲坛,多次指责塘沽协定以来汪精卫的外交政策,继续推进倒汪行动。1934年1月,胡汉民鉴于溥仪将于当年3月傀儡登场,认为是一个重要关头,不能放过,指示“应做一次大宣传”,“攻击南京政府误国、卖国”。同时具体指示由广东方面以监察委员名义起草弹劾汪精卫的稿子,交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李晓生带到上海,联合署名,在适当时候发难。萧佛成遵照胡汉民指示,于同月24日在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对东北失地问题,政军领袖应负责引咎。”同年3月,李晓生致电胡汉民,声称“弹汪案正设法进行中”。此后,倒汪气氛即逐渐浓烈。12月,孙科、王宠惠等衔蒋介石之命南下香港,企图说服胡汉民北上参加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据称:“宁沪空气对水云(汪精卫)皆极恶劣,于胡(于右任)真要率全体监委以去就力争。”其间,孙科并曾单独向胡提出,准备出面要求汪精卫下台,代以为蒋介石喜欢的孔祥熙。胡汉民不愿在蒋介石的统治下做傀儡,希望倒汪并倒蒋,因此,对孙科的计划兴趣不大,对人称:“集中倒汪,已非本旨”。“我来汪去,何异前年扶汪去孙?我何能蹈汪覆辙!最高不过做黎元洪、徐世昌耳,而岂我辈所屑!”尽管如此,国民党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先轰汪下台。

  1935年6月19日,蔡元培在中央政治会议上带头向汪精卫发难,责问其“对日外交究持何策”。孙科拍案大骂:“不料以一二小人公然卖国!”30日,汪称病休养。7月3日,汪精卫入上海医院治疗肝病。15日,转赴青岛。

  汪精卫称病后,行政院院务由副院长孔祥熙暂代。当时,国民党内部普遍出现迎接胡汉民回国的意见。孔祥熙企图讨好,于7月4日接见李晓生,对李说:“如展公有事委办,无论事之大小,必尽力遵办。”接着,又致电西南派的核心分子邹鲁,要求他来沪,但邹鲁要孔祥熙或南京政府的其他要人南下,移樽就教。邹鲁的计划是要把舆论造足,形成全国一致的迎胡运动。10日,邹鲁致电报告胡汉民:“南京迎胡说甚盛。”18日,再电云:“汪行,迎胡益急。弟欲使各省一致,除粤、桂外,已嘱少炯入湘,显丞入滇,另派亮□晤阎伯川、韩复榘、宋哲元、杨虎城等。”少炯,指杨熙绩;显丞,指刘震寰。入湘,是为了联络何键;入滇,是为了联络龙云。27日,邹鲁再电胡汉民:“赴各省之人悉出动,此次必造成全国统一迎胡之事实。”邹鲁的目的是借此给蒋介石施加压力,同时,也为胡汉民归国以后的执政制造舆论。

  二、蒋介石既想留汪,又想与胡汉民和解

  汪精卫到青岛休养后,原本订于8月中旬回南京复职。此事引起部分国民党中委的恐慌,担心“汪返而对日屈服将更变本加厉”。8月7日,覃政、石瑛、王陆一、焦易堂等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提出,设置外交委员会,以免外交大权集中于一人,同时提出,请汪精卫辞去外交部长兼职。当时,汪精卫因“华北外交屈辱,备受国人指摘,中央亦多不满”,于8月8日自青岛致电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要求辞去行政院长及外交部长职务,借以“试探中枢意旨”。但蒋介石还希望汪精卫“暂行备位”,于第二天,即以国民党中常会名义派叶楚伧、蔡元培前往慰留。10日,王养冲电胡汉民云:“汪精卫辞去本兼各职。叶楚伧、蔡元培奉蒋中正命前往。”蒋介石和汪精卫有矛盾,但当时二人都推行对日妥协政策,有汪在前台,蒋有不少便利之处。因此,蒋是不会轻易将汪抛开的。

  蒋介石一方面挽留汪精卫,一方面则力图与胡汉民和解。8月12日,黄绍 受蒋介石委派,到广州会晤陈济棠,商谈宁粤合作事宜。15日,到广西与李宗仁、白崇禧会谈。关于黄绍 到粤情况,邹鲁电胡汉民报告说:“季宽来,表示蒋决心抗日,并先撤西南兵及行均权。立夫顷飞蓉晤蒋,亦促进此事。全局如何推动,须兄自负责。目前过渡可由南京中人自择。”为了对抗南京政府的集权主张,西南方面一直主张“均权”,在各地组织国民党执行部、政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办理地方党务、政务、军务。1934年春,胡汉民陆续发表《论均权制度》、《再论均权制度》等文,主张将均权推向全国。文章抨击蒋介石等称:“所谓集权,是要集权于南京军阀;所谓拥护领袖制,是要拥护南京军阀去专制一切。”本电转述的蒋介石三项意见:决心抗日;撤去对付西南的军队;同意实行均权,表明蒋介石力图与胡汉民和解。

  除通过黄绍 与西南接触外,蒋介石又于8月20日通过孔祥熙致电胡汉民,表达问候之意:“尊体如何?系念。请随时示知近情,俾释远念为盼。”胡汉民鉴于蒋介石主动表示友好,便于21日通过王宠惠复电:“承念至感。弟到欧后稍胜在港时,惟尚比常人血压高四五十度。昨始检查身体,医者为专门名家,待看其报告如何。”汤山被囚后,胡蒋之间一度尖锐对立,现在虽仍言不及义,毕竟互通音问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