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谁打响“辛亥首义第一枪”?(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3 00:00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辛亥武昌首义在民国开国史上意义的日益张大,熊秉坤关于工八营起事的表述逐渐发生变化。改变的一个关键点是,熊秉

  《五旅中级上军官暨前工兵八营革军中执事之在下级各员事略》中还有多篇记述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傍晚事,如《九团三营十二连三排排长翁国福》[6]所载,与《金兆龙》一篇相同。而《十团二营八连一排排长汤启发》所载十九日傍晚事,用语为“程正瀛枪毙” 陶启胜:

  本后队六棚正目金兆龙等组织革命,准备齐全,而本营二排排长陶启胜酷用压力以激之。晚八句钟陶被后队五棚兵士程正瀛枪毙。[7]

  同一时期,熊秉坤还以“鄂步兵五旅长前工兵八营革军大队长”名义,向上“造送”《前工兵八营革军各执事暨各会员事略》[8],其中有《前工兵八营革军第二正队五支队长程正瀛(即定国)》一篇,言及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事:

  至十九日午后八时,本排排长陶起胜见瀛及间壁棚内之金君兆龙形迹可疑,急叫拿住。瀛见事已露,即趁此机,将该排排长枪毙。[9]

  这里亦用“枪毙”一词,显然指开枪击毙。

  综言之,熊秉坤于辛亥首义后一年间,应湖北革命实录馆征集文献的要求,提供了四份书写认真、内容翔实的材料,关于工八营发难过程的记述完全一致:金兆龙与排长扭打,程正瀛开枪击毙陶启胜,此即10月10日傍晚打响的“笫一枪”,继之仍是程正瀛等向队官、司务长、营主开枪。此后,熊秉坤立即下楼吹哨集合。

  熊秉坤1918年在上海撰《武昌起义谈》,仍明确肯认程正瀛打响第一枪。该文议及辛亥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夜金兆龙与陶启胜扭打,“同棚程定国应声起,以枪托击陶头部血淋,陶释金逃,程继射一枪中陶腰部,此即首义第一声也。”

  另据工程营士兵、共进会员周全胜的回忆文称:

  十九日晚,约起义,诸同志多以筹划作耳旁语。晚七点钟,有后队排长陶起胜觉之,将捕金兆龙,陈[程]登[正]瀛恐事败,立枪毙陶起胜。适督队官阮荣发、黄坤荣有心破坏,全胜乃枪毙阮荣发,并与陈[程]登[正]瀛陈[程]登[正]瀛枪毙黄坤荣。[10]

  此陈述肯定第一枪由程正瀛打响,熊秉坤并未参与枪击诸军官。

  (二)原始记述长期湮没

  需要特别交待的是:湖北革命实录馆只维持一年时间,1913年8月,时任民国副总统、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关闭湖北革命实录馆,令将所搜集的文献上交北京。后因故未行,文献封存于同盟会员、实录馆馆长、湖北随县人谢石钦(1880—1956)家中,包括熊秉坤所撰《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九团三营营长前工兵八营革军二正队副队长金兆龙》、《前工兵八营革军第二正队五支队长程正瀛(即定国)》在内的文献,长期“藏于深山无人识”。在此后数十年间,实录馆文献得谢石钦等人保存,谢氏于上世纪50年代任武汉市文史馆馆员,家藏实录馆档案资料先交武汉市文史馆,后转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笔者1980年撰写辛亥武昌首义史文稿时,曾在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资料柜见过实录馆文献若干,但未能读到熊秉坤所撰《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等材料。

  经包括笔者在内的多方人士呼吁,湖北省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湖北省博物馆等联合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81~1983年间,以《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中、下三卷)名目,出版实录馆文献,人们才有可能阅览这批最具初原性的文字记载。可以推定,熊秉坤本人1913年交出《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及《五旅中级上军官暨前工兵八营革军中执事之在下级各员事略》、《前工兵八营阵亡死难暨五旅部属各员事略》、《前工兵八营革军各执事暨各会员事略》等文稿以后,直至1969年去世,不可能再见到这些文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