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研究所师友杂记

辛亥革命网 2011-06-10 00:00 来源:当代史学 作者:李金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50年代国变后研究所师生于殖民地共同致力于中国学问之情境,撰写此文时,仍历记在心头。诸师虽或相继离世,或已垂垂老矣,然新亚以民间学
 

  钱穆(1895-1900)先生在本港创办新亚书院及研究所,早于中学时已有知闻。及至回台升学,就读于师范大学(师大),时中国文化史一科,业师朱际镒规定阅读钱氏之《中国文化史导论》及《文化学大义》二书,并撰书评。对钱氏之学,由是有所认识而心领神会。1967年钱氏移居台北,讲学中国文化大学,并出版《朱子新学案》一书,继而发表《朱子学提纲》,轰动士林。遂得阅读《提纲》一书,读后犹如对中国学术思发展,获一全面性鸟瞰的认识,留下深刻印象,故已有毕业后回港投考研究所之志。

  回港后,得悉师大学长欧阳镒豪于1971年先行考入研究所,继而同班雷家骥亦于1972年考入,时新亚书院及研究所均设于农圃道,而新亚中学则尚未开办。其时余于中学任教,课余即至农圃道,与镒豪、家骥共聚,并因而得识全师汉升之助理李龙华,研究所1970年入学的廖伯源,及家骥同届之梁国豪与刘楚华四位,并认识大学部历史系四年级生陈懿行及何汉威二位。

  龙华及汉威先后至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攻读博士,余亦于稍后获浸会停薪留职,并资助前赴澳大深造,得以重逢。时龙华已毕业,任职澳大远东语文图书馆,而汉威则仍在学,时常往还。汉威记忆力惊人,中、西史学造诣至深,与其相交,获益良多,其后毕业至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任职至今。

  而伯源及楚华二位则至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攻读博士,国豪则至京都大学深造,家骥返回台北,至中国文化大学攻读博士,今则在国立中正大学任教。伯源亦于法国毕业后,一度回所任教,现则任职于史语所。而楚华亦稍后来浸会大学中文系任教,成为同事。

  余于1973年为研究所录取入史学组,同届尚有陈懿行及戴桂冠两位,而与同年入学的翟志成交往较多,志成为中山大学之红卫兵,文笔犀利,深得所中师长之喜爱,其后至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随杜维明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与他在国立星加坡大学重遇,志成任职于该校之东亚哲学研究所,该所为星加坡政府鼓吹儒学之学术机关,今已结束。日后转而任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史所)。

  余入学时,研究所尚隶属于中文大学,至1974年由于研究所诸师与中大校长李卓敏之办学及学术理念有所不同,故决定离开中大,自行独立,并接受台湾教育部之资助,此研究所毕业生日后均能获教育部颁授学位之由来。

  其时研究所所长为唐师君毅,教务长为赵潜先生,所内共分文、史、哲、佛学四组。史学组导师为苏师庆彬,任教中国史之老师,包括严耕望、全汉升、王德昭、陈荆和、罗梦册,孙国栋等数位。而余英时亦于此时出任新亚书院院长,皆一时之选。而研究所尤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三师,为熊十力之弟子,最为著称,新亚研究所亦因其三人而成为1949年后新儒家之学术重镇。

  史学组导师苏庆彬原为魏晋南北史之专家,然其时开始从事编纂《清史稿》索引,并由同班戴桂冠协助。故研究所存有大量苏师编纂索引之咭片,蔚为大观。入学后,除需修读英、日语文外,先后修读耕望师、德昭师及复观师三位任教之学科,而论文导师则由孙师国栋指导。诸师皆学问渊博,获益匪浅。余于师大攻读时,其初研究兴趣在于近代史,而师大亦以此著称,后受际镒师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之影响,故亦对中古史多所用心,故入研究所后即修读耕望师任教之科目——中古史研究及中国历史地理两科,所受教益最多,故先谈耕望师。

  耕望师为宾四先生国内任教时之弟子,获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唐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著称,并已自辟历史地理研究之蹊径。所讲授中古史一科,上学期主要介绍中古史史料、治学方法及其生平所遇师友之学行,日后并将其课堂所讲,扩充而成为《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及《钱宾四先生与我》三本小书,实为治中国史入门的最佳读物,耕望师之专史研究,实属藏之名山之专门著述,读之者少,知之者亦希矣。惟独此三本小书,使其为史学界人所共知。而下学期则以其撰写有关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之专题论文,抽取若干篇讲解其研究来由及心得。耕望师之史学,奠基于史料,故其研究创获之光辉皆由史料而得。曾于课堂上自谓其历年研究唐代交通路线后,最终发现了唐代的国界,此为其于唐史研究之发明,由此可见,耕望师史学研究之精细及真相发明之功力。

  至于中国历史地理一科为大学部之科目,然所修学生不多,盖因耕望师之普通话,不易为香港学生所听懂。当时一齐上课,尚有今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苏基朗,基朗于中大毕业后,亦至澳洲国立大学进修博士。耕望师所讲历史地理,起自史前,下迄唐宋,对疆域、气候、物产、交通、城市,多所论述,余修此科,国史造诣由是大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