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8)

辛亥革命网 2011-06-02 00:00 来源: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郑成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4年9月9-11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商会博物馆、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与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古城平遥联合举

  三是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联系,研究历史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更积极地参与现实。回顾中国商会演进的百年历程,其间的经验教训颇值得总结与深思。从晚清到民国,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国商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系统和网络系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商会被改造为工商业联合会(工商联),政治功能得以增强,经济和社会功能则逐步减弱。“文革”期间,工商联形同虚设,几至于无。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工商联得以重新发挥作用,但其组织体系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于是民间商会应运而生,与工商联一身二任。然而,挂上“商会”的牌子,并不意味着工商联已经完成了向“商会”的转换,要培育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商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很多问题要研究。因此,商会史研究的深入,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商会史研究者可以也应该“成为把现实与过去及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

  此次会议已经落下帷幕,但是21世纪中国商会的发展与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重大课题亟待深入探讨,如商会与市场的发展、商会与商业精神的培育、商会与近代法制建设、海外华商会与在华洋商会、商会的现代演变,等等。当然,学术的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要在上述各方面均有所突破和创新也绝非易事。但是,只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国商会的机构与学者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不懈努力,相信中国商会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当前商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1]章开沅:《章开沅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1页。

  [2]章开沅:《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论纲》,《江汉论坛》2001年第1期。

  [3]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戴一峰:《近代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研究论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

  [5]张志东:《国家社团主义视野下的制度选择:1928-1931年的国民党政府、商会与商民协会—天津的个案研究》,提交“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年8月,上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