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三民报:《民呼》、《民吁》到《民立》
辛亥革命网 2011-08-30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张元隆 查看:
《民呼日报》创刊于1909年(宣统元年)5月15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该报开宗明义:“《民呼日报》者,黄炎子孙之人权宣言书也。有世界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政府。政府有保护人民之责,人民亦有监督政府之权。政府而不能保护其人民者,则政府之资格失;人民而不能监督其政府者,则人民之权利亡。”昭示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提倡保障人民应有的民主权利,可谓旗帜鲜明,掷地有声。该报追踪西方从中世纪向近代的文明发展轨迹,明确指出,报纸的作用在于“使读者咸慷慨兴奋,知民为国家之本,无民即不能立国。相推相衍,进而弥励,以保有此人权也。”西方各国,“今日能享自由之乐,而胎文明之花者,皆报纸为之也。”
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民呼日报》,无论其创办的背景、对报纸职责的论述和报纸内容的编排,都始终贯穿“人民的呼声”,都把扩张民权寓于现实的事态中,表现出对20世纪初知识界近代国家观念的传承和发展。由于《民呼日报》激烈抨击清廷的腐败,披露官吏侵吞救灾赈款的行径,并号召各界人士募捐,帮助陕甘人民度过灾荒,清廷大吏对其恨之入骨,遂串通上海道和租界当局,以“毁谤名誉”、“侵吞赈款”等罪名禁发报纸,拘捕于右任及主笔。《民呼日报》从创办到8月14日被迫停刊,仅存92天,报馆也在9月8日被查封。该报“为时仅阅三月,销行已逾万纸”,“而社会之视听正”,“国民之正气振”。可见其影响之大。
《民呼日报》报馆被封20余天后,《民吁日报》于1909年10月3日创刊。对于“民吁”名称的由来,于右任后来解释说:“以吁之与呼,字形相近,用以表示人民愁苦阴惨之声;而分析‘吁’字,又适为‘于某之口’,于沉痛中,尤含有幽默的意味。”《民吁日报》以“提倡国民精神,痛陈民生利病,保存国粹,讲求实学”为宗旨,把“振发国民精神”作为第一“责任”。该报宣告的宗旨指出:“中国之民气阘而不振极矣。内逼于政府之压力,外慑于列强之恐吓。外人利用政府之专制,知政府虚骄者之可驱为傀儡也,而愈肆陵砾。政府怵于外人之威力,惧民气伸张者之撄怒强邻也,而益严厉禁。”警醒国人“即今不急思兴起,此后内威外侮日迫年急,将无复振作之余地矣”。由于该报以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觊觎中国领土的罪行,抨击清廷“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丧权辱国之政策,便受到清廷的重重阻挠和破坏,使得日本政府和朝廷当局恼羞成怒。日本驻上海领事松冈串通上海道与租界当局,以“所载论说多系臆测造谣,实于中日邦交有损”为由,判决“该报永远停止出版”“机器永远不许作印刷报纸之用”。《民吁日报》从创刊到11月19日查封,仅存在了48天。
《民吁日报》被查封不到一年,《民立报》于1910年10月11日创办。该报发刊时恰逢重阳佳节,于右任触景生情,把《民立报》比喻为“植立于风霜之表,经秋而弥茂”的“晚节黄花”,不怕冷风霜雪的侵袭,凌寒自开。于右任在《民立报》发刊词中大声疾呼:“有独立之民族,始有独立之国家。有独立之国家,始能发生独立之言论。再推而言之,有独立之言论,始产独立之民族,有独立之民族,始能卫其独立之国家。言论也,民族也,国家也,相依为命,此伤则彼亏,彼倾则此不能独立者也。”循着“独立言论”产生“独立民族”,“独立民族”捍卫“独立国家”的思路,视言论、民族、国家相依为命,存亡攸关,内含着以言论来卫护民族国家的理念。于右任期望通过报纸表达民声,“使吾国民之义声,驰于列国;使吾国民之愁声,达于政府;使吾国民之亲爱声,相接相近于散漫之同胞,而团结日固;使吾国民之叹息声,日消日灭于恐慌之市面,而实业日昌。”矢志秉承贤达巨子的自立学说,提倡“国民自立之精神”,培植“国民独立之思想”,辅助“国民进立于世界之眼光”。
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民立报》由宋教仁任主笔,公开支持各地反专制的民主爱国运动,在揭露清廷预备立宪骗局,报道各地革命斗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辛亥前夕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刊,报社则成为革命党人在上海的重要联络机关。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立报》及时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报道临时政府的各种消息,受到临时政府颁发的“旌义状”。《民立报》的编辑和作者团队中,于右任出任交通次长,景耀月任教育次长,吕志伊任司法次长,马君武任实业次长,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孙中山在参观《民立报》馆时,分别用中英文为《民立报》题签,中文题词为“戮力同心”,英文赠词为“ Unity is our watchword”(团结是我们的口号)。“二次革命” 时期,《民立报》又成为革命派笔伐袁世凯专制独裁的重要阵地,遂被“禁止售卖”。《民立报》从创刊到1914年9月4日被迫停刊,存世将近三年。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回忆青年时期的经历时曾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这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日报,登载着广州反对满清的起事和七十二烈士的殉难。这件事情是由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发动的。我被这故事深深地感动了。觉得《民立报》充满了富于刺激性的材料。这报是由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变成一个国民党领袖。”
《民呼日报》与《民吁日报》、《民立报》蝉联发行,前仆后继,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联系。后来有人曾问于右任,“三民”报何以屡仆屡起?他的回答是:“先是什么都不怕,大声疾呼地宣传革命;不允许大声疾呼就只好叹息;叹息也不准许就迫得非挺立起来不可。”“三民”报为倾覆清廷、创建民国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
——选自张元隆《辛亥前后“三民”报与近代国家观念的传播》
(作者系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兼任上海历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