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人(3)

辛亥革命网 2011-07-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楚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毫无疑问,孙中山是第一个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领袖人物,而且结合得相当成功。这是我近段阅读《孙中山全集》的新发现(严格讲

  可以说,没有苏联政府的支持,国民革命军要取得北伐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没有北伐的胜利,则国民党统一中国的宏图就不可能实现。当然,如果没有孙中山的联俄容共,共产党在中国的发展也就不可能那么迅速。共产党在南方的合法活动,不仅在社会各阶层如农村中壮大了组织,更重要的是,共产党靠正当途径打入国民党,积累了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经验,分化了国民党、吸收了大量军事人才、掌握了部分军队,又通过南昌起义,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要不,仅仅依靠农民武装很难与国民党抗衡,同时,北伐战争对军阀的清除也为日后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扫清了障碍。

  “古今惟非常之人,乃能为非常之道,成非常之功。”

  孙中山的理想是在中国实行“三民主义”、建立“五权”宪政国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他的设想与共产主义相差甚远,且他也明确表示过,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制度不适合于中国。可是,他却义无反顾地与苏联和共产党合作,甚至借鉴和采用苏联模式进行组党建国,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屡战屡败、形势严峻,不采取非常手段、不依靠外援无以图胜利。孙中山引进苏联经验,也不完全是权宜之计,他是真正的崇拜和佩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赞同苏共的模式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孙中山高瞻远瞩,不拘小节,具有政治家的谋略和勇气,为了宏伟目标敢于牺牲部分利益,并且善于借他山之石垒巢筑窝。早在1914年5月,孙中山在请求日本首相大隈支持的信函中,就有如下言论:“助一国民党,而颠覆其政府,非国际上之惯例。然古今惟非常之人,乃能为非常之道,成非常之功。”「7」苏联革命的成功给了孙中山很大触动和启发,他认识到:“党之基础何在,在于军队。俄国革命党能以一百英里之地,应十八面之敌,三数年间,卒将内乱外患次第戳定者,因军队全属党人故也。”「8」他认为苏联革命党就是他最好的老师,苏联的道路就是达到目标的最好捷径。他迫切希望像苏共一样,建立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于是屡次请求苏联政府给予军事和经济援助,目的自然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从1918年到1925年3月11日(逝世的前一天),孙中山在很多场合、多篇文稿中提出过向俄国学习、以苏俄为师以列宁为榜样、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一脉相承的内容,当他得知列宁逝世的消息后,立即发表悼念演说、以个人和国民党名义发去诚挚动人的唁电、将事关重大的国民党一大休会三天,临终前还不忘留遗书苏俄:“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联合之首领……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相携。”「9」。这些,已经鲜明地表达了他崇拜苏俄、学习苏俄的坚定立场。

  孙中山具有灵活多变、百折不挠、屡败屡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格,方式方法上刚柔并济、虚实结合,糊涂中揣着明白,失败时不忘成功。这就注定他将会把中国带入另一个社会。宋庆龄这样评价孙中山的性格:但知目的,不问手段;但知是非,不顾利害,尤反对调和。这种性格亦是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人物的共同性格。其实,早年的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拥护者,1905年夏,孙在布鲁塞尔时,曾来到社会党国际执行局总部,要求加入社会党,被社会党横蛮拒绝。后阅历增多、认识提高,觉得要想革命成功,非得有自己的东西才行,于是便组织了自己的反清革命团体、创立了三民主义,提出了五权宪法。纵观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他都在为他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组织暗杀团体、发动武装起义、借助帮会势力、联合不同团体、雇佣地方武装……或许,孙中山的某些行为不合常理,也不为一些人理解,在当时及今后的漫长岁月,无数人对他进行过攻击和批判,甚至骂他是“卖国贼”,然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孙中山是非凡之人,是旷世奇才,他看问题的眼光与普通人肯定不同,行为方式亦差异很大。我个人认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孙中山,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位无产阶级的领袖,他已经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有机嫁接,甚至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融合到了一起,1923年11月25日日,孙在一次演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观点明确的话:“俄国革命……与吾党之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吾党与他们所主张皆是三民主义……”「10」几天后的29日,他在《批邓泽如等的上书》中又这样写道:“俄国革命所以成功,我国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1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认为,孙中山应该是把中国革命看作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了,因此,也不那么在意局部利益和眼前得失,能够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民族,友好地对待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苏联。国民党一大期间,他在欢迎各省代表与外蒙古代表时,大度地对外蒙古的现状予以承认,他说:“外蒙古到民国以来脱离中国,内政是很修明的在陆军一方面也练了很多的骑兵,所以他们现在便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2」这里,既表达了孙中山对《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的尊重,又表达了他对外蒙古人民的热爱,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宽阔胸怀。我亦认为,孙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一样,是一个伟大的理想,美好而遥远。在通住理想的道路上,孙中山果断地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手段,他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他所谓的实行宪政的三个步骤:军政、训政、宪政,只是一个粗线条的大致分期,或者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3年、6年的期限也不可能是绝对的,3年很可能是30年,6年也很有可能是60年,一切视革命是否成功为标准。虽然孙中山生前没有享受过多少成功的喜悦,辛亥革命前10次武装起义全部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后所发动的“二次革命”、“护法战争”亦没有胜利过,但是,却是他奠定了尔后胜利的基础。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仍然依靠他开辟的道路和深远影响颠覆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让各种政治力量得已有重新洗牌的机会,最终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也难怪海峡两岸主流社会皆推崇他、纪念他,因为时至今日,他依然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华夏子孙,或许还将会继续影响下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