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对海外洪门的动员(下)

辛亥革命网 2013-09-18 00:00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底05期 作者:邱格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一百年来,海外洪门为辛亥革命出钱出力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然而,革命初期海外洪门对革命的态度并不积极,为了动员海外洪门支持革

  在这个新的革命据点,革命党人干了三件事:一件是筹款,一件是组织国内西南边陲的起义,还有一件是与保皇党论战,而这三件事都得到了南洋洪门下层会员的倾力支持。

  筹款始终是革命党人工作的重心。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筹到足够的款项,革命的事情就解决了。

  1906年9月26日,孙中山写信给爪哇华侨苏汉忠,信中说:“目前至关重要的是军费,一旦得此,即可随时发动驱除篡夺者的战争。然而军费唯有在爪哇等富庶地区始能筹集。你的工作是高尚的,而我国命运则取决于此工作的成败。请坚决进行,切勿迟疑。”[27]因为孙中山对军费的高度重视,所以他在此期间写给南洋革命者的往来函件多为筹钱。陈楚楠、邓泽如、林义顺、张永福、吴世荣等是孙中山在南洋华社中募捐的中间人,孙中山不在南洋的日子里,由他们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据孙中山统计,为东西南边陲的各次起义及采办军械,南洋华侨就捐出了约10万元,这还不包括革命党人来往的活动经费和接待费,其中仅担保河口起义失败后退入越南的600多名义军将士进入新加坡的费用便达8万余元,1908年孙中山家人移居南洋后,每月的生活费也都由南洋革命党人供给。他们不仅代表同盟会向其他华侨筹款,而且以身作则,对革命倾囊相助。陈楚楠因为把家中财产捐给革命,闹到兄弟分家;张永福则因捐助革命几近破产;吴世荣更是为革命变卖家产,散尽钱财,以致晚年在贫困潦倒中去世。

  在起义方面,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及1908年的云南河口起义都是在南洋洪门会员支持下进行的,越南河内甘必达街61号一直是武装起义的总机关。1907年5月22日爆发的潮州黄冈起义,是同盟会建立后孙中山所亲自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也是海外洪门第一次主动参加国内的反清革命行动。南洋洪门会员不仅为起义捐钱出力,而且在起义失败后营救和安置流亡海外的义军将士,前后共为700多名流亡将士安排生计。[28]

  在论战方面,同盟会成立后,同盟会与保皇会开展了新一轮论战。这次论战主要在东京和南洋两地展开。在东京,同盟会《民报》对阵保皇党的《新民丛报》;在南洋,则是同盟会的《中兴日报》对阵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因为《民报》在1908年10月便被日本政府取缔,南洋的《中兴日报》担当起了独自应战的重任。然而,不仅《中兴日报》由南洋洪门会员筹钱创办,而且在《中兴日报》创办两年后出现资金困难时,也是洪门人士以重新招股的办法让其渡过难关,继续让它发挥革命号角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武昌起义前后,时间大约在1910年至中华民国建立,此阶段支持革命的主要是美洲洪门团体。

  随着河口战役的失利,中国西南边陲历时一年多武装起义完全失败。“河口(之役)以后,已决不再为轻举”[29]的孙中山却在此时得到“虏家子母相继死亡”的消息,认为“人心必大动,时局可为”,初步估计需起义经费10万元。然而,起义的一次次失败,不仅使诸多捐助革命的南洋华侨灰心丧气,而且也使他们在经济上一筹莫展,“所有之同志前曾屡次尽力,几成强弩之末”。[30]“出钱者因多叹元气之未复,劝捐者亦殊党开口之为难也”,孙中山只得计划赴欧美另辟财源。恰逢此时,有人从法国向孙中山发来电报,说是可以协助孙中山取得法国资本家支持,于是,南洋洪门人士为孙中山凑了些路费就送孙中山启程了。然而,孙中山在法国根本没能见到一位愿意资助他的资本家,他便直接从欧洲去了美洲。虽然孙中山觉得南洋一带已经“无法可设”而“不能不思图远举,欲往运动于欧美之大资本家”。而当时的情况则是,去欧美的经费也难以筹到。[31]

  孙中山在美国活动的近半年时间里,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檀香山等地的同盟会相继成立,洪门人士对革命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但愿意参加革命的人依然很少,在筹款方面也没什么进展,总共只筹得8000元,孙中山抱最大希望的旧金山仅募得数十元而已。[32]孙中山在1910年7月14日的致南洋各埠同盟会员函中写到:“自离此地一年有二月,适绕地球一周,所经五六国,所图之件尚未达最终之目的。”[33]于是,孙中山在离开南洋半年之后返回,并提出重新组织起义的新任务。为了能筹到新一轮起义所需的10万元巨款,革命者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城打铜街120号庄荣裕召开了“槟城会议”。孙中山在会上声泪俱下地呼吁大家给予最后一次支援,同志们都深受感动,再次倾囊捐助,当场便收到叻币8000元。然而,这点钱对起义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孙中山于同年12月再次赴欧美筹款。

  这一次,孙中山首先将筹款的目的地放在了加拿大。因此,在美国过完中国新年后,孙中山便到了温哥华,不久就在那里组建了洪门筹饷局。随后,孙中山又先后去了域多利(Victoria,今译维多利亚)、锦碌(Kamloops,又称金仑巴)、乃磨(Nanaimo)、面巴仑埠(cumberland)、企龙拿(Kelowila)、利维士笃(Revel-
stoke)、纽威士缅士打(New Westminster,华侨俗称二埠)、卡加利(calgary)、云尼辟(Winnipeg)、杜郎度(To-
ronto,即多伦多)和满地可(Montreal,今译蒙特利尔)等地。在加拿大,孙中山受到了洪门的热情欢迎,洪门致公堂不仅妥善安排其食宿,而且临行也赠予旅费,更重要的是还为黄花岗起义筹到了几万元费用,尽管离孙中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34]但聊胜于无,这笔钱占到了黄花岗起义费用的一半。此外,经过这次游说动员,加拿大洪门对革命的态度发生了彻底改变,这为武昌起义以后的筹款打下了基础。

  离开加拿大之后,孙中山立即前往纽约,并着手把在加拿大的募款经验———成立洪门筹饷局和抵押洪门产业筹款应用到美国洪门之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