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辛亥 不朽中山: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6)

辛亥革命网 2011-08-31 00:00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忠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记者就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有关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东西,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记者:从您的讲述中,我们深深感到,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历史,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思想遗产,也带给我们深刻的现代启示。她告诉我们,辛亥革命的历史,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为着民族的振兴和统一而共同奋斗的历史,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您认为,在当前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怎样珍惜历史、铭记历史,以共同的历史记忆来增进民族认同感,增进两岸之间的互信,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周铁农: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精神激励。辛亥革命与台湾密不可分。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页,莫过于将台湾割让给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两岸人民同感悲愤,改革运动和武装起义由此风起云涌。辛亥革命爆发后,身处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非常振奋。一些台胞冲破阻力,回到大陆,亲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更多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的革命影响下,发起了台湾岛内的抗日运动。为了“驱逐日寇,收复台湾”,他们前仆后继组织武装起义达10次之多。一段辛亥革命的历史,就是两岸人民为追求民族尊严、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属于两岸人民共有的历史。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是将两岸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辛亥革命从发生至今,已经100年。在这百年的时间里,台湾与大陆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关系曲折。但是,两岸无论是在相对隔绝的时期,还是在交流往来频繁的年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都是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精神激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为媒介,开展学术文化交流,带动经济贸易往来。在交流往来中,两岸人民共同利益日益增多,民族认同感也得到加强。 

  其次,我们要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交流平台,增进两岸互信,增进世界华人团结,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要实现祖国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

  当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动已经在世界各地、海峡两岸陆续开展。在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与辛亥革命相关纪念地的纪念活动已经相继展开。例如,今年4月中旬,民革中央以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名义,与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在武汉共同举办了“百年复兴忆辛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今年6月18日,民革中央与澳门辛亥革命与中山文化研究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澳门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高峰论坛和“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图片展。下半年,民革中央还将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

  在世界各地,在台湾,不同团体或组织的各种纪念活动也已经陆续展开。因此可以说,对辛亥革命历史的共同记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交流平台的作用,努力扩大两岸交往,不断增进两岸互信。

  当年,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在建立革命团体,创办各种报刊进行革命宜传,参加历次武装起义,筹措革命活动经费,支持新政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海外华侨“对革命之奋斗,历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以长留于国人之脑海”。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海内外中华儿女应继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努力奋斗。我相信,从百年辛亥开始,中国一定会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走向辉煌、完成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章:

  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