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辛亥 不朽中山: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

辛亥革命网 2011-08-31 00:00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忠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记者就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有关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总结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当我们深刻感受10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当我们亲眼目睹一个崭新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帝制,打开了进步的闸门,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辛亥革命是中国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的领导者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三大伟人之一孙中山。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记者就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有关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会长周铁农。

  记者: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用现代革命方式进行反清革命的先觉者和先驱者。他摈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帝制,“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为什么要进行反清革命?

  周铁农:当我们回到历史的真实情境,就会看到,反清革命是必然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70年历史,是一部古老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冲开国门,倍受欺凌、丧权辱国的灾难史,也是一部中国人艰难探索救亡振兴道路的变革史。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不甘沦落的中国人曾一次又一次地变革图强,但是,一次又一次地惨遭失败。

  首先,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起义没有出路。从1850年到1893年,仅仅会党发动的大规模起义,就有30多次。其中太平天国运动声势最为浩大。历时14年,影响力遍及半个中国。然而,这些农民起义最后都归于失败。

  其次,洋务运动不可能富国强兵。屈辱的《北京条约》签订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中央和地方官员企图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自强,发起了洋务运动。他们在中国建起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和煤矿、铁矿场,创办了第一家轮船公司,铺设了第一条铁路,架设了第一条电线,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舰队,开设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造就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了第一批从地主、官僚、买办商人转化来的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但由于政治制度的腐败和军事体制的混乱,大清帝国还是被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打败了。可悲的是,“天朝上国”惨败给一向臣服自己的东邻岛国,竟然丝毫没有影响慈禧太后的心情,甲午年她的60寿辰庆典整整耗去700万两白银!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夭折,也暴露出统治者的腐败与无可救药。

  再次,甲午战败后兴起的维新派的上书、请愿,同样求不来政治的改良。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鼓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自这一天开始。但是光绪所要推行的新政,无论是裁汰冗员、废八股,还是开学堂、练新军,没有哪一项被执行,反而触怒了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9月21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幽禁光绪、通缉康梁、废除新政。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被杀于菜市口。“六君子”淋漓的鲜血使大批有识之士醒悟:依靠腐败、顽固的清政府,不但不能推进政治、经济的现代化,而且难以挽救民族的危亡。

  随后的八国联军入侵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处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亡国灭种的威胁,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每个爱国者的心头。而统治着中国的清政府,不仅是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而且已变成“洋人的朝廷”。煌煌上谕中公然宣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民众的爱国行动却一味严厉地镇压。这个反动政府的卖国和腐败,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实在忍无可忍,再也不能对其抱有任何希望了。

  正是帝国主义的狂妄野心和步步紧逼,封建帝制对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无能为力和日益成为民族复兴的巨大障碍,才使得中国的民主革命成为必然。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虽说孙中山具有明确的反清革命思想,但他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

  1894年的孙中山,思想上还很摇摆,处于革命与改良的十字路口。他一方面鼓吹革命,并开始准备着手从事革命工作;但另一方面还想尝试,通过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一个发展工商业、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蓝图。用他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个主张显然是温和的社会改良主张。遗憾的是,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态度极为冷淡。此时,中日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李鸿章在芦台督师,得到孙中山的上书后,只是随便地说了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然而,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孙中山非常失望,由此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决然走上革命的道路。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团体——兴中会。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明确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在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第一次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主张。1895年的广州起义,是孙中山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的第一次。从此,孙中山真正开始了革命活动,直接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来进行反清革命,并开始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革命党”的旗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