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加云南重九起义的抗战英烈唐淮源将军

辛亥革命网 2025-09-04 10:4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宝森 查看:

唐淮源(1886~1941),字佛川。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唐淮源率领所部开赴河北参加作战。

  唐淮源(1886~1941),字佛川。1886年7月29日出生于云南省江川县翠峰乡麻栗园村,后迁至江城镇。父亲早逝,以母亲当佣人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他以富家子弟伴读的身份进入私塾后,特别刻苦勤奋,得到私塾先生赞赏。

  1909年9月,乡试得中,赴昆明省试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被编入丙班二队,与朱德和同乡金汉鼎等为同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学成毕业,一个月后,他以陆军第十九镇七十四标二营排长的身份随部队参加云南重九起义。1912年起义部队改编为两个师,唐维源被提拔为云南陆军第一师一旅二团连长,一年后被提拔为营长。

  1915年12月25日,云南首发讨袁护国,唐淮源随蔡锷将军率领的护国第一军于次年1月出师四川,与陈宧的北洋军作战,屡立战功,被提拔为第三支队第五营营长。半年后再提升为第五团团长。至1918年,唐淮源仅用七年时间,便成为第十五旅混成旅长,跻身滇军将领之列。

  1922年2月,军阀唐继尧重掌云南军政大权。唐淮源与朱德、金汉鼎等人因反对唐氏,于3月10日离滇,三人前往上海,住孟渊旅社,不久,移居苏州虎丘李鸿章祠。6月16日,晋见孙中山,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唐淮源加入朱培德的拱卫军任参议。1925年,以定滇军左翼总指挥的身份配合范石生部反攻云南。北伐战争开始后,唐淮源在金汉鼎的第三十一军任总参议。1928年,任黄埔军校南昌分校教育长。北伐战争胜利后,第三十一军缩编为第十二师,唐淮源调任为副师长,一度兼任第三十五旅旅长。1932年任第十二师师长。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唐淮源率领所部开赴河北参加作战。同年10月,第十二师转移至山西,曾于娘子关阻击日军,遭到重创。太原沦陷后,唐淮源指挥第十二师转入晋西地区开展游击作战。1938年7月升任第三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10月,第三军转入中条山区开展游击作战。在唐淮源的指挥下,第十二师先后在闻喜、侯马取得捷报。1939年7月,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军长,他指挥所属第七师、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师继续在中条山坚持游击作战。在1939年至1940年间,接连击退日军的11次进攻。

  1939年,唐淮源之母不幸病逝于故乡江川县江城。其赶回家乡江川为母奔丧。返回前线后给其子唐伯华在信中说:现您祖母安葬已毕。我于16日飞蓉,改乘汽车回中条山防地。此后家庭之责任已了,国难之耻辱未了。各有职责,望汝等好自为之。

  1941年3月,日军秘密从华北、华东、中原调兵达25万以上,数倍于我,装备精良,扑向中条山,准备发起中原会战。5月7日,安达二十三率日军第三十七师团主力猛攻第八十军与第三军结合部张店镇。井关仞率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山之内正文率第三十六步兵团、高木正实率第二二三联队猛攻第七师的张家峪、下焦庄阵地。

  5月8日凌晨,日军第三十七师团率先突破第八十军右翼防线,将第三军与第八十军的联系完全切断。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的挺进部队,即第二二四联队第一大队,直攻位于王家河的第七师师部,使第三军的整体防线存在着被日军突破的危险。为稳定防线,唐淮源命令预备队第十二师三十四团驰援第七师,配合第七师发起反攻。不料日军第二二三联队于上午7时许攻击唐回的第三军军部。唐淮源指挥军特务连顽强抵抗,终因势单力孤,在两个小时后被迫放弃唐回,向第七师靠拢。与第七师主力会合后,唐淮源抽调两个营的兵力追击占领唐回的日军,在黑虎庙展开激战。至中午12时,位于右翼的第十七军防线被日军突破,第三军已经处于被日军包围的境地。在险恶情况下,唐淮源仍指挥第三军坚持作战,他自率主力沿唐回、马村大道寻机与日军第三十六师团主力决战,并以所属第十二师一个团在四交村围歼日军一部,另命第三十四师夺回唐王山。

  战至5月10日凌晨,第三军左右两翼的第八十军和第十七军已经全线溃败,黄河沿岸渡口被日军占领。第三军因此陷入日军两个师团主力的重重包围之中。上午8时许,第三军终于接到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要求该军撤退的命令。唐淮源接到命令后随即集中主力部队开始行动,沿温峪大道向南转移。不料在行至马村时,遭到日军第三十六师团主力的截击。唐淮源为避免与日军过多接触,决定向东突围,在抵达朱家庄后再向南转移,但没想到在徐家山、胡家峪地区又遭到日军第三十七师团主力的阻击。在此情况下,唐淮源立即召集所部三位师长作战前动员:现情势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之决心,在事有可为时,须各竭尽心力,以图恢复态势,否则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正气!中国军队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唐淮源自率第十二师向东、第七师向北、第三十四师向西南方向突围。10日深夜11时,第三军各部队开始行动。当时天降暴雨,使各部队的行动十分困难。唐淮源率领的部队于11日上午在东交口遭到日军阻击,双方展开激战。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副师长杨玉琨,第三十四团团长杨正书在指挥部队突击时负伤。激战入夜,唐淮源见无法突破日军阵地,便命令部队向县山转移。

  12时上午8时许,唐淮源率领所部抵达县山。与先期抵达该地的第三十四师一百团会合。考虑到部队连日转移已经精疲力竭,唐淮源便命令在县山暂作休整。此时日军第二二三联队主力于11时由马蹄岭、水泉村、大寺坪方向围攻而来,唐淮源随即指挥所部拼死抵抗。激战中,第三十六团团长黄仙谷、第一百团团长薛金吾、第三十四团副团长潘尔伯先后阵亡。唐淮源见部队伤亡过半,防线随时有被日军突破的危险,自感有负于保卫中条山之责,更不愿被日军所俘受辱,他遣去左右,独自前往县山山顶上自戕而亡。

  唐淮源自云南讲武堂毕业投军三十年,身经百战,屡建殊勋,由排长逐级升至军长。现在身陷绝境,他以气壮山河的气概在笔记本上写下遗书:“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随即饮弹殉国,时年55岁。

  1942年,国民政府追晋唐淮源为陆军上将。1942年1月4日,为悼念唐淮源及中条山战役阵亡将士,当时的《云南日报》发表社论《哀痛悼忠魂》。1942年2月2日发布褒扬令。12月31日,获准入祀首都忠烈祠。1969年3月获台湾当局批准入祀台北圆山忠烈祠。1986年6月,经民政部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

  1990年,唐淮源的骨灰从山西移葬到江川革命烈士陵园。唐淮源墓为锥形,水泥青石镶嵌,墓碑为大理石,上刻“抗日英烈陆军上将唐淮源之墓”。2014年9月,唐淮源将军名列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