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说孙中山家族》
辛亥革命网 2017-02-06 16:27 来源:上海法治报 作者:沈栖 查看:
2002年初夏,学兄沈飞德“十年磨一剑”,出版了《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一书,它都称得上是一部颇为真实、较为完备的著作。
就中国历史而言,结束二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堪为“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百年来,孙中山思想研究和孙中山史料钩沉屡有新拓展、新发现,学术界、史学界这方面的专著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史学关注,无论是资料的荟集还是相关的研究,实属寥寥。
记得2002年初夏,学兄沈飞德“十年磨一剑”,出版了《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一书,或从拓展孙中山研究领域,或从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它都称得上是一部颇为真实、较为完备的著作。已故史学家沈渭滨评价:“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有关孙中山亲属与后裔最完备,也是最翔实的专著”。
沈飞德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虚心听取史学界意见、继续采访相关人士的基础上,又化了10年的工夫,写出了《细说孙中山家族》一书(2016年6月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较之《民国第一家》,《细说孙中山家族》史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充实,分析更为缜密,评述更为公允。这部具有家族史性质的著作自是受到史学界的瞩目和赞誉。
倘论孙中山亲属,原配夫人卢慕贞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两人的婚变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以往孙中山传记,或有意淡化卢慕贞,或为尊者讳,使得她眉目不清,甚或曲解之。《细说孙中山家族》特辟“失落而永恒的爱”章节,以干练的笔触、确凿的史料还原其本色面目: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忍辱负重、同情革命、侍奉公婆、关爱族人、通情达理,一位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尤其是在论及孙卢婚变时,既写出她所要“经受的委屈和痛苦”,又表明她“为了成全丈夫与宋庆龄的结合,深明大义同意协议离婚”。这充分显示:作者的历史人物传记创作是以兰克所倡导的“如实直书”为圭臬,不信说教或以论代史,更不以刻意藻饰文字、虚构情节来塑造人物。
作为孙中山的后裔,孙科及其三次婚姻(陈淑英、蓝妮、严蔼娟)所生育的子女、孙辈是该书的“重头戏”。众多的人物、复杂的关系,一经作者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向世人披露了孙中山家族成员的主要事迹,完整展示出孙中山家族谱系。客观了解和准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置于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一个人对历史的功过曲直,也是亟需用原本的历史事实加以诠释。孙科就是这样一个需要重新认定的特殊而复杂的历史人物。如作者通过大量考证的史实(包括鲜为人知的宋庆龄的意见),阐释孙科晚年返台的主客观原因,其动机缘于“为情所困”——难以割舍与国民党之间的悠久且深刻的因缘关系。又如第八章“倾城一代有红颜”,对孙科二夫人蓝妮的描写,方方面面,细致入微,诸如“因‘汉奸嫌疑’入狱”“爱女遭绑架”“玫瑰别墅纠纷案”“深居简出的晚年生活”,多有首曝史料,也纠正了某些社会传说,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写作此书,作者多年以来勤于对孙中山亲属和后裔的调查访问,大力抢救口述史料,并且对所采得的口述史料尽可能地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回忆、书信等进行比勘印证,决不随意使用,更不任意删添,彰显其严肃负责的治学态度和创作原则。如宋庆龄与“养女”隋氏姐妹的因缘,迷雾重重,谬传甚多,作者以呈现历史细节的第一手口述及新近披露的大量书信,重新勾勒了她们之间似祖孙又似母女般的特殊感情。
沈飞德的这部力作,雅俗共赏,值得一读,它在孙中山研究领域犹如一块瑰宝。
记得2002年初夏,学兄沈飞德“十年磨一剑”,出版了《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一书,或从拓展孙中山研究领域,或从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它都称得上是一部颇为真实、较为完备的著作。已故史学家沈渭滨评价:“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有关孙中山亲属与后裔最完备,也是最翔实的专著”。
沈飞德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虚心听取史学界意见、继续采访相关人士的基础上,又化了10年的工夫,写出了《细说孙中山家族》一书(2016年6月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较之《民国第一家》,《细说孙中山家族》史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充实,分析更为缜密,评述更为公允。这部具有家族史性质的著作自是受到史学界的瞩目和赞誉。
倘论孙中山亲属,原配夫人卢慕贞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两人的婚变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以往孙中山传记,或有意淡化卢慕贞,或为尊者讳,使得她眉目不清,甚或曲解之。《细说孙中山家族》特辟“失落而永恒的爱”章节,以干练的笔触、确凿的史料还原其本色面目: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忍辱负重、同情革命、侍奉公婆、关爱族人、通情达理,一位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尤其是在论及孙卢婚变时,既写出她所要“经受的委屈和痛苦”,又表明她“为了成全丈夫与宋庆龄的结合,深明大义同意协议离婚”。这充分显示:作者的历史人物传记创作是以兰克所倡导的“如实直书”为圭臬,不信说教或以论代史,更不以刻意藻饰文字、虚构情节来塑造人物。
作为孙中山的后裔,孙科及其三次婚姻(陈淑英、蓝妮、严蔼娟)所生育的子女、孙辈是该书的“重头戏”。众多的人物、复杂的关系,一经作者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向世人披露了孙中山家族成员的主要事迹,完整展示出孙中山家族谱系。客观了解和准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置于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一个人对历史的功过曲直,也是亟需用原本的历史事实加以诠释。孙科就是这样一个需要重新认定的特殊而复杂的历史人物。如作者通过大量考证的史实(包括鲜为人知的宋庆龄的意见),阐释孙科晚年返台的主客观原因,其动机缘于“为情所困”——难以割舍与国民党之间的悠久且深刻的因缘关系。又如第八章“倾城一代有红颜”,对孙科二夫人蓝妮的描写,方方面面,细致入微,诸如“因‘汉奸嫌疑’入狱”“爱女遭绑架”“玫瑰别墅纠纷案”“深居简出的晚年生活”,多有首曝史料,也纠正了某些社会传说,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写作此书,作者多年以来勤于对孙中山亲属和后裔的调查访问,大力抢救口述史料,并且对所采得的口述史料尽可能地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回忆、书信等进行比勘印证,决不随意使用,更不任意删添,彰显其严肃负责的治学态度和创作原则。如宋庆龄与“养女”隋氏姐妹的因缘,迷雾重重,谬传甚多,作者以呈现历史细节的第一手口述及新近披露的大量书信,重新勾勒了她们之间似祖孙又似母女般的特殊感情。
沈飞德的这部力作,雅俗共赏,值得一读,它在孙中山研究领域犹如一块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