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追梦情悠悠(《游子追梦记》代序)(2)

辛亥革命网 2016-07-08 09:3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凌先有 查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追梦,是期待和探索,也是追求和奋进的过程。《游子追梦记》作者刘平贵是我的挚友,他是一个追梦的人。

  在《巢湖刘氏双烈先祖火弥赤公故事》文章中,作者讲述了刘氏双烈家世,远祖系匈奴耶律家族,巢湖刘氏一世先祖火弥赤公为元朝江西右丞(地方最高长官),在元末战争中忠于职守、保境安民,与劫掠成性、无恶不作的陈友谅苦战数载,命左丞守南昌,亲率诸子众将“平富州,复瑞州,立军营,分义兵千户、水军千户,所事平”。因南昌失陷退守抚州,遭敌兵围困,突围战斗中受创多处,口喷鲜血仰天长叹:“有心灭贼,无力回天,吾守土有责,捐躯报国是矣。”下令诸子众将分头突围。诸子众将脱险后,他挥刀跃马返回敌阵誓死报国,浴血奋战,力竭而亡。突围前,火弥赤公决心以身殉国,召集诸子众将议事曰:“方今天下大乱,君不修德,人心已失,天下将归明主。吾守土有责,当与国共存亡。尔等宜分头突围北进,投明主,奔前程,勿扰百姓。”即布告军役,愿回乡为民者发路资;愿随军者由七个儿子分兵统领北进。突围中,死伤惨重,到达巢县仅有三子,长子伯广、六子伯润、七子伯仲率余部在城外分兵两处安营扎寨,成犄角之势,称为东炮营、西炮营,归顺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三年,追念前朝忠烈之士,颁旨赉封火弥赤公为“靖节元臣”,迎灵柩归葬巢县,赐后裔刘姓,赐第于城隍庙东,建刘氏祠堂,尊火弥赤公为巢县刘氏一世先祖。火弥赤公安葬东炮营,墓碑书“靖节元臣火弥赤公墓”,载有火弥赤公事略。刘氏祠堂建于巢城老城隍庙东侧,三进28间房,供堂设火弥赤公像和牌位,前门有一对石狮,气势恢宏。1914年刘氏双烈殉难,家道衰落,刘氏祠堂一度被军阀政府查封,后又恢复。1938年日本军队侵占巢县,刘氏祠堂成为军营,遭到严重破坏,刘氏宗谱和字画等文物被劫掠,火弥赤公墓亦被毁。作者还用类比方法讲述了与其先祖火弥赤公同时代同样经历的余阙事迹,余阙镇守安庆,为国殉难,谥号忠宣,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谕旨表墓建庙,此墓至今完好,在安庆大观园景区,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而火弥赤公墓被毁,令人伤感。通过诗词《靖节元臣》《扬州慢·游西湖吊岳墓》《游大观亭谒忠宣公墓有感》《东炮营祭祖》《西炮营拜谱》《七笔勾·述怀》《斥日冠在巢暴行》《醉太平·斥安倍》,表达重建火弥赤公墓,弘扬历史文化的愿望。作者由此引申,用先祖火弥赤公故事,谈及汉文化的强大根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包容性,颇有见地和说服力。

  在《历经沧桑的刘氏双烈后裔》《我的祖母和母亲的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几张将军军照片引起的风波》文章中,作者讲述了刘氏双烈后裔及他的祖母和母亲的苦难经历,他的父亲是辛亥革命烈士遗孤,一生经历坎坷,幼年丧父失怙,少年卖字为生,青年投笔从戎,壮年抗战立功,中年教书育人,后期遭遇艰难,在“三年困难”时期贫病交加而去世的结局,体现刘氏双烈后裔及亲属秉承“忠义传家”遗训,在苦难中生存、奋斗、报国的境况,读起来令人同情、感叹、钦敬。他的父亲性格豁达,爱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常与家人和好友讲八年抗战期间在三峡驾船之事和冯玉祥将军的一些逸闻趣事,还讲刘氏家世及其先祖火弥赤公故事。在诗词《谒金门·感怀家父忠义》《风雪龟山儿时泪》《家父讲解向阳花》《蝶恋花·游子吟》《九张机·辛亥后裔刘淑如《潇湘神·水文情》《观侄女孩提照有感》《月当窗·祖母夜泣思雪恨》《谒金门·祖母血衣击仇敌》《谒金门·感念寺庙救助》《游云岫寺》《云岫寺感怀》《游白沙沱》《天净沙·江村寻古》《九张机·叹家父苦难人生》《鹊桥仙·家父三峡驾船》《长相思·三峡夏夜》《长相思·三峡冬景》《渔家傲·三峡夜航》《满江红·颂冯玉祥》《满江红·布衣将军照片观感》,抒发了刘氏双烈后人的报国情怀。其中《风雪龟山儿时泪》《九张机·叹家父苦难人生》《鹊桥仙·家父三峡驾船》《长相思·三峡夏夜》《长相思·三峡冬景》《渔家傲·三峡夜航》《渔家傲·三峡浪子游》,情景交融,给人以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苍凉的美感。如,“山茫茫,水茫茫,残月如钩夜风凉,战时军运忙。”、“月朦胧,夜朦胧,雪花飞舞山谷静,猿声啸江风。 雨后晴,雪后晴,山水相映天际明,日出东方红。”、“猿声起,长鸣汽笛答猿友。一江春水向东流,劈波斩浪毋须愁,旭日初升照斗牛。八年整,保家卫国战日寇。”特别是《渔家傲·三峡浪子游》中“万州口,笑劝神猴三碗酒”,有动人心扉的力量。

  在《盛世修志 抚今追昔》《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读后感》等文章中,作者针对志史部门、史学界忽视辛亥革命史实的原因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剖析,建议新修方志和史学研究,应对辛亥革命史实予以足够重视,摒弃过去的历史偏见和左的思潮影响,克服史料缺失困难,发动辛亥后裔和人民群众提供历史资料,编修出一部让世人满意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志史,真实而全面地记述辛亥革命史实和中华民国的兴衰史,不让历史出现“断痕”和“伤疤”,一定要让举世公认并称颂的辛亥革命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对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构想,当年曾被有些人斥为“空想”,而今盘点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构想,已成为现实。作者认为,崛起的中国实现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中国梦,认为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是相互融合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不但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而且在未来还要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最忠诚、最彻底的实践者。”

  在《革命潮流不可挡 人间正道是沧桑》文章中,对反腐败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若干建议,针对当前的错误思潮,认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官场腐败是不治之症”是一种政治偏见,坚信现代中国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干部队伍有党纪国法的双重制约,更易于治理腐败,而且有把握治好。表达出作者弘扬正义、追求美好的赤子情怀。

  在《毕生追逐童年梦 人生路上感悟多》文章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针对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幸与不幸等诸多事件,以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实事求是分析,客观评价,正确对待,坦然处之,还悟出一些富有哲理的感言:

  人生经历过磨难、痛苦,犹如钢铁淬火,愈加坚硬。事后悟出,其实这是一种生活历练,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漫漫人生路,脚踏实地的走;悠悠岁月河,实实在在的过。

  人生最值得缅怀的瞬间:带着母体的血水来到人间、孩提时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少年读书时恩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初涉人世的艰辛、成功立业的欢欣、领悟人生真谛的悲喜交集、日正中天和夕阳西下的沧桑感怀……皆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有梦想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才会有成功。这梦想、追求、成功,是人生旅途上的明灯,是生活的希望,是力量的源泉。人一生把该做的事做了,才算是没有虚度年华,才能做到终生无悔。

  在诗词《浪淘沙·登太华山》《宝岛行》《清平乐·瞻仰国父纪念馆》《谢台湾文协孙女士》《叹蒋公半世英雄》《满庭芳·拜读于公诗词曲》《谒金门·盼祖国统一》《赞以和为贵》《破阵子·赞改革开放》《破阵子·叹文革浩劫》《平反感悟》《夜奔》《天净沙·渡口泪别》《心有吉祥香格拉》《点绛唇·华山夜雨》《点绛唇·侠女侠情》《中秋月光》《雁塔晨钟》《七笔勾·巢湖游》《七笔勾·巢湖再游》《醉中天·圆梦记》,透视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赤子胸怀,其人生经历坎坷,矢志报国不渝,精神颇为感人。

  多年来,作者为收集祖辈当年革命史料,循着祖辈的足迹,遍访前贤,奔波于皖、浙、苏、沪、京和台、港等地,在档案馆、图书馆查找有关史料,同时搜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史料,饱含深情地写作,叙述其家族“忠义传家”的事迹,先后出版了《辛亥巢湖刘氏双烈》《皖江辛亥风云录》《游子追梦记》三本书。其中以《游子追梦记》为最好,思想内容、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如作者所言,在追梦的过程中,自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人生历练,咀嚼人生,反复回味,通过不懈的探索、追求、磨砺,心灵经过洗涤,思想得到升华,领悟人生真谛,如同浴火重生,凤凰涅盘,幸莫大矣。

  辛亥百年,岁月沧桑,回望历史,感受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牢记历史和历史进程中的仁人志士,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之所在。辛亥革命历史能证明,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没有这种精神,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不可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作为辛亥革命后裔,作者对祖父、叔祖父的事迹做了艰苦细致的搜集整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历史高地,对那场中华儿女奋勇抗争、浸透鲜血的革命史实,进行重温、缅怀、仰望、思索,挖掘一个民族的永恒记忆,庄严咏唱动人心魄的家国史诗,弘扬辛亥革命的奋进图强精神,传递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正能量。读后让我们的灵魂能得到洗礼,以敬仰的目光审视历史,确认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方向,让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鲜血和生命追逐中国梦,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于北京

  注:凌先有,水利部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